|
昨天凌晨,家住太升路某小区的79岁老大爷突然发病,由老伴送到市二医院急救,但在救治过程当中,老太太也突发高血压到急诊科治疗。在异常紧急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想方设法联系老人子女,但一直未能如愿。在人口日趋老龄化的现在,这对老夫妻所遭遇的情况给大家敲响了警钟:在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的情况下,如何保护老人的安全? 危险 两位老人凌晨相继发病 事情发生在昨天凌晨4点左右。家住青羊区太升路某小区的徐运辉大爷突然感到胃部剧烈疼痛,老伴儿贾孝翠立马拨打120,并陪同徐大爷一起赶到市二医院普外科。经检查,徐大爷不仅患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而且其慢性阻隔性肺炎也非常严重。情况十分危急,需要马上手术! 然而,手术需要徐大爷子女到场确认手术,可此时是凌晨时分,贾婆婆没有随身携带儿子的联系方式,而且由于年龄太大,她也记不住儿子的手机号码。根据仔细回忆,贾婆婆终于想起了儿子的单位和电话。但医生打通其儿子所在单位电话后,却被告知其儿子早已辞职。单位值班人员查阅档案资料后,终于找到一个手机号码,可拨打过去,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无奈之下,医院不得不把徐大爷的病情告诉贾婆婆,由她签字确认。 正在徐大爷接受手术的时候,意外又发生了!等待在手术室外的贾婆婆因过于紧张,此时突发高血压,出现了心慌、抽搐、头晕等症状,现场医护人员立即将她送往急诊科进行急救治疗。两位老人相继发病,尽快联系上他们的子女显得更加迫切。 意外 子女无处寻找 贾婆婆今年77岁,是一名小学退休教师。她说,老伴儿身体还算硬朗,“没有想到会突然发病。”医生解小洪告诉记者,在手术中,他们发现徐大爷胃部穿孔面积达1.5×1.5厘米,需要半个月的住院治疗,加上贾婆婆又发病,就更需要其子女来照顾。 必须尽快联系上老人的子女!在打不通其儿子手机的情况下,医院再次询问老人,得知他们还有个大儿子在广州从事警务工作,可不知道具体单位,又是一个“此路不通”!一个医生灵机一动:老人既然患有慢性病,说不定以前曾经在医院住过院,从住院记录上应该能查到联系方式。于是,医院立即找到医务科工作人员,帮忙查找资料。 在翻阅大量住院记录后,终于查到徐大爷以前的住院病历,并从上面找到一个座机号码。打过去,竟没人接电话,之后贾婆婆告诉医生,这个座机就是她家里的。想尽办法后,昨天8点30分,医院只得在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并号召全院人转发,以尽快找到其儿子。但截至记者昨天傍晚发稿,徐大爷的儿子依然没有下落,手术后的老人如今正躺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在医护人员24小时监护下进行后续治疗。 联系 最近一次是上个月 在寻找子女的过程中,贾婆婆告诉医生,两个孩子由于工作原因都住在单位,平时很少回家,也很少和父母联系,最近的一次电话是小儿子在上个月打来的。她说,作为父母都很理解儿子在单位要努力工作,平时如果生了什么病也很少告诉儿子,以免让他们担心影响工作。 专家:孩子,请多回家看看 政府,完善呼救系统 徐大爷、贾婆婆这对老年夫妻正在遭遇的事情,看起来似乎就是一个“找不到子女”的简单问题,但专家认为,在社会已经步入老龄化的当今,却凸显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老人的健康安全如何得到保护? 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者胡光伟说,与父母分开居住的子女要时常与父母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以便对健康状况有个预判,也应常回家看看,给予老人应有的关心。他告诉记者,让老人健康得到有效保护,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关怀:首先是家庭层面,子女可以为父母制作一张小卡片,注明老人的身体状况,并写上子女的联系方式,以便在有突发状况时施救者联系,子女也可将联系方式在小区保安室或社区办公室“备份”,方便被人查找;其次是政府层面,应加快完善呼救系统。2008年3月,我市五城区和高新区、温江区、新都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就推出“一键通”呼叫救助系统,用电话连接孤寡老人和社区服务机构,需要帮助时,老人只需要按动“一键通”上的相应按钮,社区服务机构的值守人员可通过电话询问老人的具体需要,做到全天候确保孤寡老人的安全和救护。“如果能做好这两个层面的工作,老人的安全会得到有效改善,也不会出现找不到徐大爷儿子的情况。”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