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医管司副司长孙阳、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规划财务司副巡视员王玉洵今天下午做客人民网,以“创新体制机制,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为题接受本网在线采访并与网友交流互动。本场访谈是“全国纠风工作系列访谈”的第六场。
孙阳指出,医改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很多措施要取得效果还是要有一段时间的探索。但是,虽然如此,在这三年里面,还是能看到老百姓通过医改得到了实惠:
首先,医改在一开始就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作为一切改革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社会公平、提高服务可及性作为优先目标,通过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比如东西部、边远地区和城市,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把低收入群体、困难企业职工以及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把他们作为重点保障对象,优先满足这些群众的看病的一些基本需求,所以群众确实得到了一些实惠。
具体来讲,一是就医负担开始减轻。医改启动实施以后,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扩大到13亿,其中,很多人以前是没有医疗保障的。而且报销比例也在逐渐增加,现在住院政策内报销达到70%,在2008年这个比例是50%。另外是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政府办的医疗机构广泛推开,使基层的药费有了明显的下降。这种“一升一降”,使得群众感觉到负担和以前相比在下降。还有一个统计数据,卫生支出个人所占的比例,这几年有明显的下降。2010年个人支出、个人所承担的费用占整个卫生费用的35%,改革以前是40%。早在2001年的时候,个人负担是60%。
二是现在群众看病比以前方便了。通过三年大力投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网络建设,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县级医院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很多群众不用像以前那样跑很远的地方解决看病问题,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基本疾病的诊治。另外,在全国医院推广便民惠民服务,开展了预约诊疗、节假日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等,人民群众看病更方便。三是医保即时结算做了大量的工作,减少了参保患者“垫付、跑腿”等,方便了患者就医,减轻了患者负担。
三是健康保障得到加强。随着全科医师制度启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面向城乡居民提供了公共卫生服务,卫生服务的模式开始发生变化,预防优先、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服务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和就医方式。
四是整个医疗服务系统的救治能力这几年有了很大提高。医疗服务,无论是安全、质量,还是服务,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举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孕产妇死亡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健康指标,2008年每十万孕产妇死亡是34.2,这三年的时间降到26.1,有很大幅度的降低。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婴儿死亡率,从每千人口的14.9下降到12.1,说明我们整个服务体系的救治能力这几年有很大的提高。”孙阳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