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部昨日发布《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2-2015年)》(征求意见稿),拟规定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应当设立精神科(临床心理科)。各地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专项资金。征求意见稿还要求,企业员工总人数超千人应当配备合格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 或许还可以反过来这样解读,很多综合医院目前尚未开设专门的精神科室,注重员工精神卫生健康,能够配备“心理医生”的企业更是寥寥可数。 尽管精神疾病患者及有身心障碍的人越来越多,医院们对开设精神科室却向来缺乏“热情”,重视及投入不足。因为精神科室无利可图,开药少,却是最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科目之一。所以,大家更愿意把这一类病人推到专门的精神医院,不去惹麻烦。 专业性很强的医院尚如此,更别对企业有太高的期望了。如果你找一个国内的企业主谈,建议他在心理方面进行长期的投入,很多人可能会讥笑你的理念太超前,因为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不发展成严重的精神障碍,一般不需要找精神科医生就医。 长期以来,这种“欠债”可能是全方位的,**的不幸之一是导致了精神科医生数量的严重不足。有消息说,我国精神科医生严重不足,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康复治疗师则更加缺乏。目前有四分之三的抗抑郁药物是由非精神科医生开出的。几乎所有的精神卫生医院,都长期面临人力不足的困境,“全年招聘”已是常态。不但招聘不来医疗专家,相当数量的精神病科医生,甚至是没有“行医资格”的,而且还在不断地流失中。不信的话,问问现在80、90后这一代学医的人,有多少人愿意选择从事这种职业? 精神科医生大量流失及萎缩的代价必然是,令这种专门的医疗资源在数量及质量上都跌落低谷,令精神疾病类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从而带来其他更多的社会问题。来自卫生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注册精神科医师约有2万人,精神疾病医疗服务能力严重不足。但与此同时,约有1.7亿人遭遇了各种程度和类型的心理疾患,其中重性精神病患者有1600万人。 在这种敏感的阶段,卫生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国内精神卫生问题面临的严峻问题及挑战,推出这种专门的政策措施来促进精神卫生服务建设。毫无疑问,这样的卫生规范将会产生及刺激需求——对精神科医生的消费需求。所以,这是值得肯定的,尽管政策有点姗姗来迟了。 要想扭转困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一是提供智力的支持。时下,愿意开设精神卫生专业的医学院校还屈指可数。如果不在这方面进行转变,精神病科医生的培养首先会面临先天不足。二是钱的问题。如果政府补偿不足,不尽快把精神疾病列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就像儿科发展长期遇冷一样,很难去“刺激”医院们发展精神科。三是涉及精神科医生待遇及地位的改善与提高。如果还继续像现在这样,精神科医生一边是劳动强度及工作压力大,另一边是“待遇差、危险、歧视多、地位低”在等着他们,又如何能够吸引医疗人才投身当下这一无比“冷门”的职业?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