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一早6时半,市民张阿姨到医院排队做B 超检查,居然已经排到77号,“难道让我饿着肚子等到下午?!”被告知下午才能做到检查后,她气愤地走了。记者近期到锡城各家市属大医院采访发现,前去看病的市民把医院挤得“啪啪满”,长时间的等待、超负荷的工作让病人和医生齐喊累。 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市属医院今年前5个月门诊量增幅呈两位数增长,其中最高的医院已接近20%。随着气温******,各大医院又将迎来门诊“井喷”期,医院人士建议市民“错时就诊”,但如何合理分流病人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为了不挡排队长龙,门诊大厅坐椅往后挪了10米 昨天上午9时,在市人民医院门诊一楼大厅看到,13个窗口前全部排起长龙,每个队伍排队人数超过30人。“请有条件的市民采取自主挂号方式挂号就诊!”一位工作人员正用喇叭导医分流病人,她无奈地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医院门诊量大幅增长,有一个细节能形象地说明问题:门诊大厅里有一张供病人休息的长椅,原本摆放在大厅******,后来为了不挡住排队长龙,椅子被往后挪了10米,但高峰时段排队的人群仍然要绕过长椅。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市人民医院、儿童医院的门急诊总量近9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8%。人民医院门诊部人士说,去年医院日均门诊量维持在5000多人次,突破7000人次的天数寥寥无几,但今年一直在6500人次高位徘徊,且经常破7000人次。 专家门诊预约号常遭“******”,10分钟内就一抢而光 越来越多的病人涌向大医院,让医院和医生直呼“吃不消”。“上班从早上7时坐到下午5时,时刻对着B超屏,精神高度紧张,一天下来实在很累。”市妇幼保健院一位做排畸B超的医技人员坦言,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时间,他们甚至还不敢多喝水。到上午10时,市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施和建已经马不停蹄地看了30多个号,他的专家门诊号经常会超员,忙起来有时候午饭都没时间吃。值得关注的是,各家医院的专家门诊几乎都存在“一号难求”的现象,患者纷纷反映,排个专家门诊号,没有一两个小时“进不了门”。不少专家半天的诊疗量都超过60个,有时忙得中午饭都来不及吃,有的不得不让助手帮忙抄方。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像市妇幼保健院的产科专家,市中医院的妇科专家、肿瘤科专家,市二院的皮肤科专家等“名医”的专家预约号都要靠“******”,10分钟内就在网上一抢而光。 分流病人需推动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就医新机制 从各家大医院反馈信息显示,“看病挤”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时间段看,每天上午8时到11时是就医的高峰时间,周一、周三的门诊及周六的儿童医院门诊较挤。因此,医院门诊部门人士建议,夏日里市民要学会避开高峰就诊,如果不需空腹抽血、不是急病的话,建议到下午就诊。 此外,市民可多采用预约挂号方式,通过网上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自助机预约等多种方式,自主安排看病时间。他建议市民不必动辄就挂专家门诊,小毛小病尽量挂普通门诊即可,对于一些小儿感冒、发热等常见病,只要护养方法正确,可在家进行初期治疗,去医院来回奔波,反而会加重病情。 业内人士认为,合理分流病人,缓解大医院“看病挤”,还有一条重要路径:发挥“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三级就医网络作用,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比如通过医保政策引导、加强社区医院人才配备提升就医质量等。据悉,卫生行政部门近期正在酝酿市属医院与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方案,推动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就医新机制。同时,要求三级公立医院所有门诊号源全部开放预约,年内二、三级医院专家门诊预约率分别达40%、60%以上,有效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