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首席记者 孙刚
编者按:建立良性的医患关系,关键在重塑双方信任。怎样建立合理的体制机制,保障医患关系平稳和谐发展,政府、医院、医生以及患者各方为此当如何作为,需要营造怎样的社会环境?本报即日起推出“怎样建立新型医患关系·讨论篇”,请各界代表提出真知灼见。 “其实累点不算什么,做医生最怕的是病人不相信自己。”邵建伟说,总有些家属对处方横看竖看,生怕他乱开药、拿回扣……他在急诊室曾碰到一件事。有个病人因消化道症状来就诊,他判断不能排除心肌炎,让患者去做心电图。病人说肚子疼查心脏,“你不是明宰我么”;让病人写“要求不做心电图”的申明也不愿意。没办法,邵建伟向他“摊牌”,急诊医生拿平均奖,收入和开药、检查毫无关系,病人这才打消疑虑去做了心电图。 体制问题不能怪医生 记者:良性的医患关系应当是伙伴关系,相互合作与疾病抗争。然而实际诊疗中,类似以上报道中的场景司空见惯,医患双方似乎在进行“斗智斗勇”的博弈,结果往往没有赢家,甚至引发更大的冲突。要重塑医患互信,起点在哪里? 上海市医院协会副会长范关荣:医患关系恶化的根子,在于患者医疗负担过重。一旦得了重病大病,不少人倾尽家财,医疗结果却未必如意,最终引发冲突。因此,要使医患关系好转,应当采取综合措施,逐步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患者代表田穗蓁:患者最怕“人财两空”。我8年前得了淋巴癌,治疗对路,病情控制不错。不过花销也很惊人,如一种靶向药,一支就要2.4万元。我很幸运,有些病友花了很多钱最终也没治好,很容易情绪失控。 瑞金医院抢救室医生邵建伟:病人的难处医生完全理解。不过,医疗负担过重不是医生个人造成的,是体制机制问题,不能怪医生。拿“以药补医”来说,药品加价15%用以补偿医疗服务收费过低造成的运营缺口,并非进医生口袋。而且,医生开药受到严格监管,如果某种药开得多了,管理层还会来检查、“提醒”。有的患者认为所有医生都通过开药中饱私囊,让我们很委屈。前几天,有同事转述社会上一个朋友的话,说看了新播的《心术》,才知道医生“不是那么坏”,听了后真不是个滋味。 范关荣:医院“公立”,政府投入却远远不足,如某三甲医院,年运营成本中财政投入只占6%,其他94%靠自己创收。“以药补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当然不排除个别医院暗中鼓励科室和医生多开药、开贵药,也有极个别“害群之马”与医药代表勾结吃回扣,但从整体上讲,医生队伍是有操守的,看病贵不是医生的错。 妥善推进“取消加成” 记者:医改“十二五”规划提出,三年内逐步取消以药补医,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同时提高诊疗服务收费来弥补。此举对改善医患关系有什么作用? 田穗蓁:应当说,取消以药补医对改善医患关系能起到积极作用。至少病人从心理上会觉得,医生开药是真正治病需要,而不是拿回扣,双方有了信任的基础。不过患者也担心,药价降了,但诊疗费涨了,是否按下葫芦浮起瓢,换汤不换药? 范关荣:取消药物加成,某种程度上能遏制医院的趋利倾向,但并不治本,对“看病贵”一时也难有实质影响。近年来,药品已经降价20余次,但群众医药费支出还在不断提升。此举倒是对医院会产生巨大的冲击。以一家三甲医院年收入近18亿元算,药物收入占40%即7亿元,去掉加成15%就是近1亿元左右的缺口,财政是否有此财力进行充分补偿,将成为一个难题。 (下转第8版) (上接第1版)邵建伟:作为医生,非常期待适当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现在的收费标准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制订的,早已背离了实际成本,根本体现不出医生技术劳务的价值。不过我们也担心,如果政府补贴不到位,服务价格一下子调整过大,会造成新的医患矛盾。如现在注射一次肌肉针只收1元钱,如果一下子提到10元,患者如何反应?又如急诊抢救室用药每天都要重新挂号,如果挂号费大涨,恐怕患者会难以接受。希望改革能妥善进行、合理设计,不要给医患关系增添新的变数。 为病人“托底”是根本 田穗蓁:现在有个令病人非常不满的现象,就是有些医生特别喜欢开医保外的自费药,往往一张药方上面一半多不能报销。用一些自费的好药、贵药能够理解,但真的需要那么多吗?有的自费药还要到医院边上的指定药房买,药房似乎与医生有默契,让患者心存疑虑,认为其中有猫腻。 范关荣:自费药物、耗材和医学器械的过度使用,是导致医疗负担居高不下的主因之一。到院外购买则是为了逃避监管,做“账外账”,成为腐败的温床。目前上海卫生部门正在研究制订控制自费比例的措施,严打 “账外账”,遏制这种现象泛滥。 邵建伟:现在除了基本医保,其他的商业保险保障力度都不够完善,对大病重病保障力度不够。应当建立起多层次的保险体系,病人有了“托底”,与医院和医生的冲突就会大大缓解。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也可改革。在欧美,病人购买保险后,发生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支付给医院,自费项目也是事后寄来账单,患者与医院没有直接的费用往来,病人及家属的情绪有缓冲的空间和时间,医生的执业环境能宽松不少。 记者:看来,重塑医患信任是个系统工程。虽然没有立竿见影的******妙药,但只要加快改革,各方相互理解合作,医患关系还是有望根本上好转。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