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患者对医院医生缺乏信任 医疗事故鉴定难让患者信服

2012-06-05      来源: 解放日报   访问量:46    在线投稿

早上9点到办公室,已经有两个患者等着了。没说几句,一家医院来电请调解员去现场。才放下话筒,电话又骤然响起,来自另一家大医院:“快来!”老汪急急赶往那家大医院。只见患者家属聚集了数十人,在门诊大厅摆花圈、拉横幅,见到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便推搡;附近派出所的民警赶到控制了事态,但患方仍坚持不走。初步了解下来,事情起因是一位外地女患者前两天入院,不想病情急转直下宣告不治。患方认为医院误诊,抢救不及时,提出高额索赔要求;医院则认为这种病极为罕见,发病急性隐匿,没有好的治疗办法,死亡率很高,诊疗无错。

  ——摘自《“吵办”独立之后》(刊本报今年3月2日第一版)

  医闹之根源,源于不相信

  记者:一个月前,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出《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要求公安部门等做好维护医疗机构治安秩序工作,对医闹等行为予以处罚,乃至追究刑责。此后,卫生部再次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医院加强安保工作,对门急诊、病房等重点科室、部位实行24小时安全监控。这么大的力度,能否有效“叫停”医闹行为,还病人一个安静的就医环境?

  上海交大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张滨:类似通告,卫生部曾下发不止一次,但医闹行为始终未能得到有效制止,有的甚至愈演愈烈,医患关系一度剑拔弩张。我也曾去过一些医院,急诊室墙壁上贴着“严打医闹”的标语,医闹就在标语下滋生事端,此景着实讽刺。医闹屡禁不止,发布通告看来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关键症结还在于,患者对医院乃至医生缺乏起码的信任,一旦出现医疗意外,不相信医疗鉴定的结果,不愿“走”正规司法途径,宁可找医闹来“敲”一笔。

  患者代表李明华:医闹的出现,是患者不得已的选择。在我国,医疗鉴定存在很大歧义。临床出现医疗意外,当地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事故,看病的是医生,鉴定事故的也是医生,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做法,难以让患者心服口服。前几日,我的朋友不巧家中遇到医疗事故,医院对家属直说,“你去做医疗鉴定我们不会拦,费用医院出也没问题。”这样一来,朋友更起疑心,平日一起开会、吃饭的医生,做医疗鉴定打个招呼、弄个“猫腻”还不方便?这种缺乏公平、公正的鉴定,令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患者更加弱势。相形之下,通过医闹起码可得到一定经济补偿。正因有了患者的需求“市场”,医闹屡禁不止也就不足为怪。

  异地鉴定,部分区域可尝试

  记者:要从源头杜绝医闹,医疗鉴定必须要实现公正客观,才能获取患者的信任和满意,缓和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

  中山医院急诊部主任孙湛:身为医生,我们也很期盼公开、透明的医疗鉴定,还医生清白的说法。在许多发达国家,医疗鉴定实行“异地鉴定”。通俗地说,哪家医院出了医疗事故,请远在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同行来鉴定。这种形式,如同现在大学毕业论文“盲审”,双方都没办法“做手脚”,可以保证鉴定结果的公正。异地鉴定既能让患者信服,也可让医生免去嫌疑。数年前,我国也曾实行过,可惜的是,这种做法持续两年,就因成本过高等因素不了了之。

  华山医院医务处处长马昕:理论上说,异地鉴定自然很科学,但综合考虑我国情况,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太大。它的前提是医疗水平同质化,在医疗资源较为均衡的国外,异地鉴定可以顺利实施,并普遍推广。反观我国,各地医疗水平差异极大,以一例骨科手术为例,上海医生使用的术式和医疗器械,与许多外地医院不甚相同,同行异地鉴定恐难推广;要是弄巧成拙,反会导致鉴定有误,引出更多麻烦。这,也可能是数年前异地鉴定实行又取消的原因之一。不过,在诊疗水平差不多的区域内实行异地鉴定,应该是眼前可以尝试的一种做法。

  增加透明度,减少病家猜忌

  马昕:除了适当尝试异地鉴定模式外,提高医疗鉴定等医疗行为的透明度,应该是杜绝医闹的根本之道。许多时候,患者正因医疗行为透明度不高,而生出猜忌、怀疑等情绪,继而质疑医疗鉴定结果,滋生医闹。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