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儿童医院的一张“赶客告示”颇受关注:“不管你是发烧,拉肚子,咳嗽,或者是手足口病,都要等6~8个小时!如果你能等待,就挂号。不能等,请去其它医院!”大洋网记者走访发现,广州的儿童医院也有类似的告示,患儿排队数个小时都看不上病的情况也同样存在。而有医务工作者表示,其实80%的患者都不必挤大医院看病,家长们不必过度紧张,同时,呼吁家属们能够对长期超负荷的儿科医生给予更多理解。
现场:急诊人满为患轮候需时4-6小时 23日晚上8点半,记者来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此时晚间急诊还没开始挂号,但挂号台前已经排起了长队,估计有四五十人在等候。急诊挂号台也贴出了告示称“轮候需时4-6个小时,只接收急诊病人”。记者了解到,该院晚间急诊9点半才开始挂号,二楼的门诊则开放到晚上10点。 正在排队的黄先生告诉记者,发烧只有在39℃以上才能上二楼的门诊。有家长抱怨说,孩子烧得厉害,会自行贴散热贴或先涂点酒精散热,这样护士测的体温则低于39℃,只好被赶下来排队。 记者来到二楼门诊,这里的挂号台同样被家长堵住,当记者准备询问当时的挂号情况时,护士直接递过来一张纸,上面写道:今天挂号已满,现在挂号者若10点仍没轮到,恕不退号(医生10点下班)。
晚上来看急诊一般是全家出动,一位家长抱住或拉着孩子在急诊挂号处排队,另一位跑上跑下了解情况。二楼门诊处,有家长傍晚就来到医院,到门诊快关门仍在排号,家长对此不满也十分无奈。家住从化的黄女士已经等了3个小时但还在轮号,她告诉记者,儿子病了快一个月了,听说这里是专门的儿童医院比较好,趁有时间就赶过来看。而另一位刚刚把儿子递给妻子的唐先生接过话:“其他地方也同样这么多人。” 记者发现,不少家长没有先了解其他医院的情况,凭印象或听说认为这里口碑好,就来这里就诊,甚至是从较远的地方特意赶来的。但还有一种家长是迫于无奈只能把孩子送到这里就诊的。 陈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原本在其他医院就诊,但医生把他们转诊到这家专门的儿童医院。记者还在急诊候诊处发现了梁女士,她正抱着儿子等待急诊医生开诊,她的儿子下午被车撞到脚,有骨折现象,同样是被原来的医院转诊来了这里。
医生超负荷工作仍难以应对 对于出现类似深圳市儿童医院“赶客告示”的情况,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门诊部主任钟军表示这是医院应该做的事,情况是如此需要告诉病患,如果是轻度症状仍坚持要见医生只能排队。钟军表示,医院已经超负荷运转,医生都是加班加点工作的。“其他医院都不设夜诊的,而我们的夜诊时间到晚上10点。” 说到医生值班安排的时候,钟军表示医院已经尽了**的努力。“人民中路儿童医院和珠江新城两个院区就40-50个医生,珠江新城这边夜诊安排3至4个医生,急诊上半夜2个,下半夜1个。医生就只有那么多,如果夜晚安排多了医生,白天医生数目就会减少。” 钟军告诉记者,医生除了安排门诊,还有病房的病人需要照看。门诊医生上午工作时间本来是8点到12点的,部分医生已经加点到1点多,下午2点可能还需要回病房做手术。“大家都是人,都需要休息的。”钟军如是说。
对于儿童看病难的问题,钟军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只有一家专科医院,而家长又比较紧张。 钟军提到,广州儿童专科医院就只有一家,其他综合性的医院儿科基本是鸡肋,不怎么发展。晚上没有夜诊不说,急诊只有很紧急的情况才看,有时就直接转诊到专科医院。钟军坦言,儿科医生工作强度大待遇低也导致儿科医生紧缺。 另外,现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过分紧张。“其实来求诊的80%都是轻度的病患,不需要跑到大医院,社区医院就足以应付。一般的感冒发热可持续3-5天,但有的家长白天带孩子来看过,晚上烧还没退又再来一次。” “我知道作为家长的心情,但也请理解一下我们。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已经尽了力。”钟军最后这样说。 网友:综合医院也是选择患者分层制度值得借鉴 针对儿童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不少深有体会的网友给出了自己的应对方案。@紫面米糕认为不一定要去儿童医院,普通的发烧可以有其他的途经解决:“为什么非要去儿童医院看,省中医、中山一都可以呀,二沙岛的省中医元基本没什么人,发烧只是常见病何必非要去儿童医院!”@Welsa马玮珊则指出有专门的门诊:“通常高烧不是有专门的发热门诊吗?那应该人少点。”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奇峰认为需要分流患者,改变现今医疗制度@袁奇峰规划:巨大的医疗需求,有限的公共医疗供给;少量的优质医疗机构,求职艰难的医学毕业生。香港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独立执业医生、执业医生与医院合作制度值得借鉴,分层、分流患者,把大量只需要开处方的病人分流到办公楼、药店,值得借鉴。 常识:轻度症状如何在家解决? 小儿发热家庭处理措施 当小儿发热体温在38℃以下时,家长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不必处理,如轻易退热,可降低机体抵抗力,并可掩盖病情扰乱疾病的发展规律,对诊断治疗不利。 如体温超过38.5℃,患儿有头痛,肌肉疼痛、厌食或全身不适,可以给予药物降温,主要是改善患儿身份舒适度。 在孩子出现高体温时应迅速降低体温,此时可用温水浴降温,亦可将毛巾用温水浸湿,在颈、背、胸前、腑下、两腹股沟擦浴,促使血管扩张散热,同时应送往医院,服用解热药物。 新生儿发热处理措施 新生儿出现发热主要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38-39℃,可松解襁包散热;体温39-41℃,可用33-35℃温水给病儿擦浴,部位为前额、腑窝、四肢和腹股沟;如体温超过41℃,可洗温水浴,30分钟复测体温。 在炎热夏季,刚出生2-3天的新生儿可因包裹过多,喝水少而出现发热、哭闹、皮肤潮红、尿少,这在医学上称为脱水热,只要降低环境温度,松解衣服,每隔两小时给孩子喂糖水或白开水5-10毫升,一般在数小时到24小时内就可以自动退热,不需要其他处理。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