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强网
KQ520.COM) 今年42岁成安县漳河店镇东马村村民王合青,原来在镇上开着一个牙科门诊,他已经做了近20年的牙科医生了。去年春天,他转包了本村的200亩鸡刨地,统一开发,恳荒造林,并在树下搞起了养殖业。一时间,牙医改行的故事传遍十里八乡。 土地从哪里来?他把目光盯住了村北的200亩鸡刨地。这块地是1984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留下的“产物”,涉及6个生产队、200多户。由于地块露散,没有机井,几年下来,就成了“望天收”的鸡肋。 要是把这块地包下来能挣钱吗?王合青是这样盘算的,1亩地制种棉花收入1500元,刨去地租、人工费、水费、电费,1亩地年纯收入四五百元。退一步说,即使挣不到钱,能把一家一户的荒废地集中起来,统一耕种,连片开发,对社会也是有贡献的,总比“荒废”下去强!王合青的想法得到家人赞同和朋友认可,于是,“集中承包、统一开发”荒废地的方案敲定了。 话说起来容易,事做起来难。这200亩地涉及到206户,平时收成不好没人操心,真有人要了,说什么的也有了。 如何顺利完成“流转”?王合青启动了“地价”这个杠杆:东马村耕地的现行租价是400—450元/亩,他把租地价定为600—650元/亩,租价比肥力水利条件好的耕地还高1/3。价码一出来,多数村民愿意流转土地。 为了打消村民思想上的顾虑,王合青不论地块的大小,给每户签订了为期20年的合同书。他作出保证:每年初,一次性付清当年的租金,决不拖延;不改变土地的耕种用途,不搞******性建筑;各户与村委会的土地承包权不变。经过多半年细致的工作,王合青终于在2007年底完成了土地流转。 去年春节一过,王合青找来两台推土机、两台挖掘机,推土、平整“整理”了半个月,昔日零星的、高低不平的荒废地变成了可以耕种的土地。然而,因土质沙化严重、地力贫瘠,不适宜种植棉花。对此,王合青很快改变思路:种植速生杨,发展林下养鸡,搞种养结合立体化规模经营。 今年46岁的村民郭丑生现在王合青的林业养殖园里当工人,他高兴地说:“俺那三分多地转包给合青老弟,现在俺给他喂鸡,每天挣30多块,现在俺不用出村,就当工人了!”王合青介绍说,他的林业养殖园除了几个技术员以外,其他工人都是本村的村民,平时,一般用十几个人;活儿忙的时候就得用五、六十个人。 目前,王合青开发这块地总投入100多万元,包括开垦费、树苗、鸡舍、鸡苗等,现在13000棵速生杨苗长势良好,预计五六年成材,这是“期货”,效益不好确定。除此之外,先后分4批在林下养柴鸡8万只,已经出售6万,现有2万只,计划春节前出售。仅柴鸡一项,纯收入30万元左右。 东马村**书记刘运福深有感触地说:“王合青以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开发闲散荒地,实施集约化经营,村民们不仅得到高于水浇地租金的收入,植树造林改变了农村环境,而且解决了这块鸡刨地多年遗留的地界纠纷、承包权争议等问题,和谐了村民关系。现在俺村环境变绿了,村容整洁了,结构调整了,就业岗位增加了,老百姓打心眼里高兴,真是一举多赢呀!” 来源:邯郸日报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