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记者调查:医生有无足够耐心是医患关系的晴雨表

2012-05-22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访问量:195    在线投稿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肖医生正在看病人。他一上午要接待近60个病人,常忙得没时间上厕所。(资料图片)

  记者走访发现,医生有无足够耐心是医患关系紧张与否的“晴雨表”

  广州医生“凶不凶”?态度好不好?新快报记者的暗访行动中,发现多家医院绝大多数医生态度还是不错的。

  不过,根据患者反映,医生态度不好的情况也确有存在,但这并非表现为医生“呼喝病人”、“打骂病人”等,而是表现在“来一趟医院看病,医生诊断完了也没给出确切结果”、“患者不问,医生不会主动说”等,这些医患沟通不畅现象,让部分患者抱怨,从而引发不信任医生的情绪。

  记者发现,问诊过程是医患交流的重要环节,医生在看病过程中是否给予足够耐心对待患者、语气重不重、看病认不认真,是医患关系紧张与否的“晴雨表”。

  矛盾1

  想知病因医生却不解释

  采访过程中,新快报记者在广医一院、省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从多名患者处了解到,对于初诊患者来说,他们比较重视诊断的病因解释,但也确实存在医生解释不清楚,甚至没有解释病因,让患者看完病后仍然“一头雾水”。

  5月18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五楼耳鼻喉科,患者李新军在向护士报到后,等候了约十分钟就轮到自己。李新军所挂的是一位刘姓医生,属于普通号。

  刘医生首先对李新军进行了病情询问,随后用一块消毒过的医用棉布夹住李新军的舌头,检查李新军的咽喉,看了几眼便得出了“你的咽喉炎已经很严重了”的结论。但刘医生并未询问李新军的生活习惯,记者在一旁好奇问道,李平时不烟不酒,为何会得咽喉炎?刘医生笑称:“在广州,这很有可能。”当记者进一步咨询:“是空气太差,还是气候湿热引起?”然而医生并未再作进一步解释。

  记者发现刘医生在出诊全程,没有对患者使用过任何礼貌用语,在治疗方式上,也没有询问患者的意见,而是直接开处方,这让李心生“医生不太负责”的感觉。

  专家点评

  医生需认真解答患者疑问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医生陈伟雄表示,有些医生未对患者做较详细的解释,可能与看病时间较短,以及病情较轻有关。他认为,医患间的沟通很重要,因此要给每个病人一定的看病时间,保证质量。医生的价值不在于不停看病人,而是认真看好每一个病人,解答他们的疑问。“有的病通过沟通,可能都不需要很多药物,在生活中多加注意就会好了。”

  矛盾2

  患者不问医生就不主动说

  在广医一院、市红十字会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等医院里,记者合计随访了20多名患者,半数人认为,在看病有耐心的基础上,医生的知情告知对病人来说更重要。但走访过程中,有医生含糊其辞,你不问,他就不主动说,不对处方上的药用功效作解释,很容易引起患者误会,以为你为了利益关系而开药开检查。

  5月14日,家住越秀区的贤姐陪女儿小恩在红十字会医院挂了个普通皮肤科号,看眼皮反复过敏的问题。诊室里,医生听了症状描述,以及看了过往病历,都同意是过敏性皮炎的诊断,医生认为小恩平时加以休息、提高抵抗力即可,开了25元一盒的口服的咪唑斯汀缓释片给小恩服用。

  但作为妈妈,贤姐不死心,于是问医生:“这种药有没有副作用?”“如果有外用药,为什么要开口服药”等等。一开始,该医生只是看了看贤姐母女,欲言又止,没有回答。

  贤姐急了,对医生说:“如果药物有副作用,一定要告诉我们。有一次我在别的医院看中医,就是忘了问医生关于药物副作用的问题,导致吃了药后就腰痛起不了床。”

  医生这才对所有问题逐一作答,并强调该药是常用的“普药”,极少出现副作用。贤姐终于肯带女儿离开诊室。“看病前,要准备多个问题问医生,不然我们不问,医生是不会主动告知的。”

  专家点评

  开药太多逐一解释也挺难

  广东省医院行政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许浦生认为,患者要求医生就细节问题解释清楚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要知道,如果只开一种药,医生是应该主动就药效、副作用等问题详细解释。但如果患者如果有五六种药物,就很难逐一解释,因为要花不少时间,这会让排队候诊人群等得更久。对此,医生能将病因、治疗方案、愈后情况评估等基本项目主动告知患者,就很不错了。

  矛盾3

  不遵医嘱医生立马“黑脸”

  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医一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记者还发现一种情况:患者“不听话”(即不听从医嘱),医生就会“黑脸”。虽然多数医生不会露于表面,但有部分医生,当听到患者自行服药、不遵循医嘱导致病情恶化再就诊,对患者说话的语气就会变重。

  5月15日,记者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看见一位妈妈带着儿子来找儿科彭主任看病。彭主任一边听其讲述小孩的发病经过,一边查看病历。

  “你之前来看过张医生(同一医院的),诊断是肺炎。他让你打吊针,你怎么不打,还签字了?”彭主任看着,突然向这位女士发问。该女士只好回答:“打吊针太麻烦了,我想看看吃药能不能治好。”

  “既然你不相信医生,还来看干什么?”彭主任这一句话将该女士的话堵了回去。不过,说归说,她还是继续问了小孩有无其他不适,随后说:“之前又不打针,拖到现在更严重了,再来看,是吧?”该女士自知理亏,不再说话。

  彭主任为其看了检查单,最终结果确认其小孩是肺炎,而且需住院。

  专家点评

  患者应该好好配合治疗

  广医三院门诊办主任陈雄德认为,医生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他们也需要患者的配合。对于不遵循医嘱的患者,再好的医生也无能为力。有时候患者之所以不配合治疗,确实是因为医生没有很好地解释清楚,但是对于是否配合治疗,最终还是由患者来决定。

  话题探讨

  如何让患者消除戒心?

  市民呼吁:医院应公开医风医德管理制度

  新快报讯医患关系紧张现已成普遍现象,病人总担心医生“金钱第一,治病第二”,时时存有戒心。对此有市民呼吁,医院应该公开医生的管理制度,让大众知道医生哪些行为正在受到监督,让患者心里有底,这样看起病来就不会起疑心了。

  记者在走访的多家医院发现,不少医院对医生有一套严格考核制度。例如医生服务态度、医风医德(如是否打骂病人、是否收取红包等)要受到科室、专科、以及医院职能部门等三方共同考核,又如受有效投诉的医生,当年就会失去评“优秀”的机会。但这些内部制度,都不为市民所知。

  上周本报举行医患换位体验的活动中,参与者林小玲女士对“医患互信”问题深有体会。她起初抱着怀疑医生的态度,参与活动体验广医二院的医生工作,但参加活动后,得知原来医生的诊疗行为、医风医德等两方面都要受到管理部门约束。

  “通过上周活动,我知道医生原来也要接受‘客服式’培训,组织纪律、服务态度、医风医德都要接受‘月考’,如果受到患者有效投诉,当年就不能评‘优秀’……但这些管理制度,患者都不知情,医院也不公布。”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