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3

街坊客串当医生 累中有笑有理解

2012-05-19      来源: 新快报   访问量:35    在线投稿

 

 街坊马至炜跟随南方医院教授孙竞(右一)出诊,孙教授的话语和笑声,让他觉得“很有安全感”。  
 

  “医患互换”体验昨启动

  把脉医患关系

  专题策划:新快报记者 张英姿 陈琦钿

  专题执行:新快报记者 陈杨 李斯璐 黄晓嘉 张秉璐 尹来 吴璇

  “今天**的一个感受只有一个字:累!”昨日,新快报“把脉医患关系”第三期“医患互换”体验活动正式启动,在医院“穿越”当医护人员的市民发出了这样感慨。通过昨日的“医患互换”体验,以及本报记者与各院医护人员在医院的明察暗访,新快报下周将陆续推出“把脉医患关系”深度观察系列报道,梳理医患关系症结。

  昨日,七位来自社会各界的市民分别奔赴南方医院、省中医院、广医二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按照预定的岗位,当起了医生、护士、收费员的“实习生”。

  所有参与体验的市民,无一例外都被要求8:00前到医院,有的甚至7:30前就要到达;而最早下班的是中午12时,最晚下班的接近下午2时。体验后的市民,有的觉得兴奋,终于一圆医生梦;有的则满足,不仅与医生沟通了内心的疑问,还“偷师”学会了如何调理身体。不过,每个人的感慨都绕不过一个“累”字。

  “原来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医生、看医院,总觉得有这不满意、那不如意。经过这次体验,感觉医生和医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有不少值得尊敬的地方。”参与体验的马先生表示。

  除了本次“医患互换”体验,新快报本周还分派记者明察暗访市内各大医院,就医患之间矛盾较大的热点话题一一体验,并于下周一起陆续推出“把脉医患关系”深度观察系列报道。

  体验日记

  人物1

  尹小姐(媒体从业人员)

  体验医院:省中医院儿科体验原因:经常带自己小孩去看病,想了解儿科医生是怎么工作的。

  查房查到一半我就累得趴下

  体验的前一天晚上,我还是很兴奋的。幻想自己穿上白大褂,首先要拍个照,发个微博,然后一堆好友互@。结果,一个上午,不要说发微博,我连手机都不想掏,只想快点找个凳子坐下来。

  早上七点半到了医院,我直接就被拖进病房,医生办公室里十几个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换上白大褂,还没来得及兴奋,就和一众医生和准医生互相介绍。八点,我们就跟着主任医生去交班。

  交班还蛮好玩的。晚班医生和接班医生分立两边,护士MM站中间,好像两兵战前叫阵似的。不过效率很高,大家派出几员“大将”,捡着重要的病人讲完,15分钟左右就结束了。医生就开始兵分两路查房。

  自己当病人时觉得医生查房很简单,跟着医生,却发现为啥这个查房要这么久。我特地穿了平底鞋,结果,一个小时小腿就开始发酸,可房查了还不到一半。我开始逮住机会就斜靠,靠墙壁、靠门框、靠座椅边边,一个半小时,医生还在查房!

  实际上,如果不是疑难病症,医生花在每个病人身上的时间可能也就5~8分钟,问题是,有二十来个病人。实在忍不住的我就跑去护士办公室,想偷溜着坐一坐。

  护士办公室的空位置确实很多,因为她们都在忙着做治疗、配药。我坐下来的时候挺愧疚的,因为,偌大个办公室就我一个人坐着。护士MM倒是很坦然:“没关系,你坐吧,我上班的第一个星期,站到连脚都抬不起了。”

  人物2

  马至炜(经贸公司经理)

  体验医院:南方医院血液内科体验原因:一直关注医患关系,希望通过这次体验了解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一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作为患者,我对医生有不满意的地方,但不知道从医生的角度他们是怎么看待的。

  患者不停加号教授温柔带笑

  原本计划7:45在医院集合的我,因为挤不上地铁,8:08才到达医院门口。同行的市民取笑我:“如果你真的是医生,现在才来,估计到了门口就会被患者口水淹死了。”我顿时汗颜:这可是我第一次这么早起呀!

  到达三楼诊室时,血液内科的孙竞教授和他的助手已经在看病了。一位坐着轮椅的青年详细询问孙教授,自己的腿部关节是否需要全换。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听着孙教授详细跟他分析、解释,听起来很有道理。那位青年问了许多,最后脸上终于没有再露出疑问的神态,开完药就走了。

  接下来就没那么清闲了,病人越来越多,不停有人进来让孙教授加号。孙教授一一跟他们解释:“我今天下午一点要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北京的专家都来了,我不能不去。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看到两点了。”我一听就晕了,要看到两点?!看来今天要打持久战了。

  果真如此!病人一个接一个,这个没走,那个又来,小小的诊室逐渐被病人塞满,连护士也劝不出去。最终孙教授也忍不住了,对一个中年男子说:“老周,你老在这咳嗽。到你还早呢,出去等吧。”这话若逐字斟酌,听者可能会难受,但他的语气就像跟朋友开玩笑,大家听了都不恼。那个“老周”笑笑就出去了。我这时才发现,孙教授可以不看病历就叫出好多患者的名字。真牛啊!像他这样的教授,要出门诊,要做研究,应该很忙,没想到还这么记得患者。

  接近11点了,我又渴又困。进门时,护士倒给我的水早就喝完了,弄得有点想上厕所。看看台面,孙教授的水只喝了一口。

  我眼皮开始打架,忍不住眯了一下,耳边还听见孙教授温柔的声音,居然还有患者的笑声。这看病还能发出笑声?我真是闻所未闻。不过,如果换我是患者,孙教授的话即使不会让我笑出声,也会让我非常有安全感。

  人物3

  严顺玲(广外大四学生)

  体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体验原因:临近毕业准备出国留学,正好有空闲时间,而且一直以来对医生行业充满好奇,希望能近距离接触。

  用心对病人好病人也懂回报

  早上7:50,我来到肿瘤医院放疗一区,跟着一区护士长冯惠霞体验了半天的护士生活。

  护士的工作三班倒,早班从8点到下午3点,不过所有人都会提前15分钟以上到医院,为患者准备一天所需的药品。开完交班会后,我跟着护士去巡房。没想到的是,所有病人都跟护士聊得很开心,一点都不像传言中的“关系紧张”。

  “肿瘤毕竟不同其他病症,很多病人都会有心理负担,我们一定要给他们营造一种温暖的感觉,让病人可以放松治疗。”冯护长告诉我,肿瘤病人做完放疗之后情绪波动较大,有时也会骂护士。但她相信,如果护士用心对病人好,所有工作都做到位,病人******不会无理取闹,也会像朋友一样对待自己。

  来科室之前,我已经预想到护士的工作会很辛苦,但实际接触还是超出预料。从早上8点到12点,冯护长带着我来回查了两次房、为患者换药、为有困难的患者解决问题、处理其他行政工作等,没喝过一口水,也没有坐下休息一会,我早已累得两腿发软。自言已经习惯的她却依旧笑脸迎人,服务态度超好。

  此前,我也曾遇见态度极差的护士,其实如果每个护士都能像冯护长一样,把病人当成家人朋友般照顾,医患矛盾想必也会大大减少。

  人物4

  林小玲(银行管理者)

  体验医院:广医二院中医科体验原因:妈妈是医务人员,退休前曾任某医院门诊部主任,记得小时候跟妈妈回医院上班,医患关系都很融洽。而近期医患纠纷频频见报,希望通过本次体验,了解医生的工作,真实体验医患关系。

  白天看病晚上进修当医生是个体力活

  前天晚上我在汕头公干,为能赶上今天的体验活动,连夜赶回广州,到达已是凌晨了。今早7点起床,打了部的士,赶在8点准时来到广医二院中医科。医院安排我来到门诊5楼中医科陈小忆主任办公室。

  浓浓的中草药味道充满5楼中医候诊区。我坐在她身后发现,中医科大夫的诊断设备,与西医那些先进的医疗设施不同,用一只手指,搭上脉搏,按按指尖就发现症结所在:脾虚、湿热、肺燥、月经不调……我不仅听医生诊断,还一边观察医生态度,盯着处方单上的药物价格。看中医真的很便宜,一剂药不过百元,价格最低的一剂也只是38元。与报纸上说的看个感冒动辄两三百区别很大。

  不过医生的工作真是辛苦。中医医生完成“望闻问切”流程后,已经花了五六分钟,诊断完还要跟患者叮嘱,这段时间应该吃什么、如何休息、中药饮片应该怎么煮服,看完一个人将近花了15分钟。陈主任告诉我,科室一天门诊量就有600-700人次。我心里暗惊,这样岂不是说话都说到口干?

  不仅如此,医生一天门诊下来,晚上还要看病历、查资料。看来当医生确实不容易,不仅要脑力劳动,还是个体力活。

  人物5

  窦笥绮(某公司HR)

  体验地点: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体验原因:小时梦想当医生,而且从小在省中医院看病,最爱省中医院,昨日终于梦想成真。

  聆听病人感受才能建立信任

  今天,我实在是太高兴了,因为可以在省中医院“当”一回医生,而且还是跟着传统疗法科的陈秀华主任实习。

  我是省中医院的忠实粉丝,常在那看病,熟悉不少医生护士,所以起初表现得特别兴奋。现在想来,当时我主动提出帮病人做艾灸时也太冒失了,以为自己接受过艾灸治疗,懂得如何操作就急着展示。

  那个病人是第一次来做艾灸,对我这张新面孔也不是很信任,撩起头发的时候还不停问着:“会不会烫到啊?”我自信过了头地回答她:“你放心啦,我都经常做的。”但她还是不停缩紧脖子,不安地动着身子。她担心我操作不专业,更怕烟灰烫伤她。

  旁边一位护士看到后,赶紧过来指导我。她用双手在病人面前比划描述说,脖颈与艾灸之间还有这么长的一段距离,完全可以放心,只要不乱动就不会烫到,病人这才放下心来。

  陈主任在一旁提点,不能光顾治疗本身,还要顾及病人的感受。我顿时深刻体会到了医生不仅需要医术,更需要心术,例如语言、手势和说话时的语音语调,温和的态度和充分的沟通在治疗过程中永远是一剂良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医患关系最重要的基础——信任。

  人物6

  劳嘉玲(广州大学大一学生)

  体验医院:广医二院收费处体验原因:我曾想过去医院当志愿者,但对方说我没医学知识,不收,所以想借此机会来学习。

  收费员“弹指神功”每年要换六个键盘

  知道分配给我体验的岗位只是“收费处”,本以为一定会很无聊,然而在收费人员身边站了一会儿,我“震惊”了。他们似乎会“弹指神功”,指尖不停敲打键盘输入患者身份证号码、诊疗卡号、医保种类。

  一直听其他患者说,医院收费处的效率太低了,但今天换我坐在这个位置上,才发现其实不是的。医保结算是一件何其复杂的事情:在电脑结算系统上,收费人员面对涉及各类医保的处方单,需要不停切换医院结算页面、医保局网页以及医保局网页的“门诊统筹”、“门诊慢性病报销(门慢)”、“门诊特殊病种报销(门特)”等五类页面。

  患者自费还算好处理。但遇上一名患者,他患了高血压,同时还患有感冒,这就变得复杂了。因为高血压药物属于每人每月报销额度150元的“门慢”,感冒药物属于每人每月300元报销额度的“门诊统筹”。医生开药时,就要分开两张处方,而每张处方结账时,还需要切换四个页面、填写10种信息……

  因此,当排队的人抱怨“结账速度太慢了”的时候,里面算账的人其实一刻都没有停歇。

  正因为收费人员指尖一刻不停地打字录入患者报销信息,收费处平均每年要换六台新键盘、六台打印机才经受得起这“折腾”,而收费人员也因久坐、动作重复等,容易患上“弹弓指”、“颈椎病”。

  人物7

  周小姐(外贸公司职员)

  体验医院: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体验原因:以前去医院,总感觉气氛很冷淡,医护人员都没那么open,所以这次想换个角度,亲身去感受一下,寻找原因。

  每人看病20分钟骆教授真是好耐心

  得知我跟的是81岁的******肝病专家、南方医院感染内科骆抗先教授,心里既激动又担心:不知道来看他的人是不是都是肝病,会不会传染?幸好到医院后,他们给我普及了乙肝日常接触不会传染的常识,我才坦然进入科室。

  骆老早上八点就准时开诊。当时,诊室外已经有十多人排队。最先来就诊的是一对父子,儿子是丙肝患者,准备出国留学,父亲专程带他来求诊。骆老详细了解了他的病情,并提出了一些治疗建议。

  “两三年之后再治有没有问题?”“到国外去治有没有问题?”“国外的医院是不是很贵?”骆老了解病情、提出治疗建议已花去了20分钟,但父子俩仍然提出各种疑问。对于每一个问题,骆老都认真解答,没有一丝不耐烦。

  第二号病人等得有些着急了,屡屡闯入诊室“探风”。“你不要着急哈,我看得比较慢,一个病人最少要20分钟”,骆老说。

  想起自己以前去看病,很多时候医生都只是简单问一下情况就开药,一个病人只花个四五分钟就“搞掂”。有时想问医生一些问题,医生都不愿意说一句。此刻,我不禁被骆老的耐心感动。如果所有的医生都是这样,医患关系应该会好很多。

  事后与骆老交流,他很诚恳地说了一句:“我要对得起病人300元的挂号费。很多病人都是从外地坐飞机、坐火车来的,我不能几分钟就把人家打发了,一定要认真地给他们看病。”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