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共同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正式生效。两岸各界对ECFA寄予厚望,认为此举将促进两岸货物贸易规模扩大,加速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带动两岸产业合作发展。由此,两岸医疗器械行业加深了解与合作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预期越来越积极。 不久前,海峡两岸医疗行业管理部门,医疗器械产、学、研等领域的业界人士汇聚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于福州举办的“两岸医疗器械产业合作与交流会”上,共同探讨台湾医疗器械产业情况、两岸医械进出口贸易趋势、ECFA对两岸医械贸易的影响等问题,共谋合作的新契机。 台湾医械销售超过制药 台湾区医疗暨生技器材工业同业公会已经有58年的历史,其前身为“台湾省药棉工业同业公会”。目前,在台湾600余家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中,有345家为该同业公会会员。 据台湾区医疗暨生技器材工业同业公会荣誉理事长陈滨介绍,近年来,台湾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较快。2007年~2010年,台湾医疗器械年产值从515亿元新台币增长到了662亿元新台币。2007年,台湾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超越制药业,达到749亿元新台币;2008年,为791亿元新台币;2009年,虽然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但仍逆势增长4.3%,达825亿元新台币;2010年则较2009年增长了12.8%,超过920亿元新台币。台湾以家用辅助型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最快,医院用大型器械产业增长最低。辅助与弥补类医疗器械和其他类医疗器械是台湾厂商的主要出口产品,二者出口额在台湾医疗器械出口总额中占比合计达60%以上。 两岸医械产业各具优势 台湾业界同行认为,目前,台湾医疗器械产业的优势在于:产业易于整合;少量多样的制造业特性,使企业接单能力较强;且台湾产、官、学、研、医合作密切,拟订了多项计划,例如2010年推出了重点发展中高端医疗器械的“生技起飞钻石行动方案”;行业创新、制造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以及商品市场化导向均较强;生技园区的设立,使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且相关医疗法规持续改良,逐步与国际接轨。但是,台湾医疗器械行业具有产业规模小、品牌建立和企业扩张不易、高端产业尚未成熟、无主导性产品营销全球、缺乏临床研发人才等劣势;并且,台湾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大陆市场面临产品分类不同、认证时间长、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市场布局不易、外商竞争激烈等挑战。而大陆具备市场规模庞大,经济快速成长;法规严谨,更新快速;政府极力推动鼓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全国性生物医药园区达22个以上,招商条件优厚;政府奖励研发;产品价格低廉,质量逐年提升;具备大型诊断影像产品制造经验等优势。这些对于台湾同仁来说,颇具合作的吸引力。 此外,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医疗器械部主任蔡天智介绍说,截至今年4月,我国已与智利、巴基斯坦、新加坡、秘鲁、哥斯达黎加等36个国家和地区推进了自由贸易区,从而使我国在经济外交上更具优势。2010年,自贸区关税优惠的积极效应凸显: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达到7255.2亿美元,占到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4.4%。 盼相互加强投资与合作 去年,备受瞩目的ECFA签署,意味着两岸的部分产品可以较低的关税甚至零关税进入对方区域。因此,两岸各界对ECFA寄予了厚望。 按照ECFA,大陆对539项原产于台湾的农产品、化工产品、机械产品、医疗产品等实施降税;台湾则对267项原产于大陆的石化产品、机械产品、纺织产品等实施降税。其余产品仍按最惠税率进口。其中,从2011年1月1日起,大陆对原产于台湾的人造关节产品的进口税率为“0”。 在蔡天智看来,“ECFA对海峡两岸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将突出地体现在服务贸易和技术交流方面——医院、展览和研发领域有望实施更加开放的措施,两岸医疗器械贸易、技术交流也将更为活跃”。 “ECFA签署后,盼能加强双方互相投资与合作的机会。”陈滨表示,目前两岸医疗器械行业应加深合作的领域有居家健康器械、医学影像、健康管理、远程医疗、医疗管理、医疗电子零部件等。他强调,“为了实现两岸业界的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双方应建立合作策略联盟,加强技术人才交流,并设立专门的联络机构,以便交换信息,共同开发市场”。 12万家医院招聘,60万名医生护士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