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术》直击现实医患关系。
片方供图
由金牌编剧六六担任编剧,海清、吴秀波、张嘉译等担纲主演的医务《心术》将于5月3日在浙江卫视播出,但这部剧的未播先热毫无疑问与其“医患关系”的主题有着莫大的关系。虽然医患关系的紧张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最近频频发生的杀害医生、殴打医生的社会事件却让这个沉重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关注的视野中。
六六说,写这部剧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跳出病患的视角,走进医生的心灵世界”。“我写这部剧并不是要歌颂谁,也不是要揭露什么。”六六说,她希望呈现出真实的医患关系。
对于时下医患关系的几大焦点问题,六六根据在医院“潜伏”的真实经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焦点1
医生为何成了被仇视的对象?
案例 六成网友对“杀医案”表示高兴
3月23日,一名患者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里突然疯狂用刀子扎向医生,导致一名医生死亡、三名医生受伤。
犯罪嫌疑人李某后来在接受采访时称,他来打“类克”(一种治疗药剂),医生让他先去做胸科检查。当他把结果给医生看时,医生觉得不行,拒绝他入院。“当时我非常生气,我和爷爷大老远来,他们不理我,我挺恨大夫。我感觉大夫好像是难为我。之后,我感觉脑袋一热,就把大夫给杀了。”
更引人深思的是,当晚人民网刊登了这条消息,并附有一个调查。当时参与人数是6161人,而对事件选择高兴的居然高达4018人,占65%。
六六感言
“医生和体操运动员一样,是个10分起评、有差错就减分的职业”
我在医院采风的这一段,觉得医生很可怜。我不说医院,因为医院是一个机构,我只说医生。医生的工作和体操运动员一样,是个10分起评、有差错就减分的职业。事实上,医院里95%以上的患者都是痊愈出院或者医治有效的。如果低于这个数字,医院早就关门了。剩下的5%,有后遗症的,有没有完全治好的,或者死亡的……就是被大家挑剔出来曝光、批判、追踪报道的部分。
医生是一个独自欣喜的职业。你做了一次精妙的手术,力排众议挽救了一条生命,你只能在深夜里静静回味。很多读者也许现在都在骂我,为什么不替作为弱势群体的病患说话,为什么要替医生说话?当然,我可以和媒体与读者一起骂医生。这种选择,对我而言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很能吸引眼球。其结果是,我们越发怀疑这个世界的真诚,我们就越发不能将自己的手交付于他人手心。
焦点2
收红包成中国医院“潜规则”?
案例 中国“红包现象”登上美国媒体
日前,《西雅图时报》的专栏作家Bruce Ramsey撰文称,在中国医疗界,病人向医生送红包是很普遍的事情。在文章中,他描述与北京一个整形医生的对话时写道:“在中国,如果你有钱,你就可以享受**的服务”,“人们都是私底下进行红包交易。”
此番言论立刻引起了中国网友的共鸣。网友RENEE说:“不要说给不给红包都一样。我生宝宝的时候,来不及给麻醉师红包,结果麻药打得不好,医生又不想等,就用皮麻。打开肚子时,麻药的劲儿就过去了。”
六六感言
“术后红包是我最感动的,那种感谢已经跟钱关系不大了”
红包有两种:第一种是术前红包,买个安心。很多病人也许道听途说,也许觉得这就是潜规则,不给红包就不好好手术。这并不是事实,以我对N家三甲医院的观察,你给不给,他们都会认真进行手术,******不会因为你没给红包就打击报复你,在你伤口上抹一下,让你感染,多住几天。那个红包,其实是病人家属的定心药。
给红包和不给红包有没有不同呢?有。区别不在手术台上,而在术后的关怀。你给了红包,医生会有精神压力,你出个大小问题他都会紧张,因为内心里觉得亏欠你。外科大夫,从道理上说,手术做完成功了,后面就基本没他什么事了。你的那个红包。搞不好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半夜里有事,哪怕是头疼脑热,脚底长疮,打电话去询问,他都不会拒绝的。
第二种是术后红包。这个红包是我最感动、最喜欢的。我相信医生也会欣然笑纳,如果数目不是太大的话。有些病人术前并没有送,但手术中受到医生的关照,手术后医生也没有另眼相待,恢复过程中一直悉心关怀……于是在痊愈后为表示感谢特地送来红包。那种感谢是你没法拒绝的,已经跟钱关系不大了,有些病人是送土特产,太可爱了。
焦点3
医生中有太多势利眼?
案例 马伊琍爆医生“认出明星就变脸”
马伊琍曾在一篇《妈妈们一定要看》的博文里大倒苦水,称带女儿就诊遭遇了医生的不负责任,还爆出曾遭遇医生“变脸”。
马伊琍的老公文章带女儿打预防针,文章出示了上海儿童预防接种卡,医生还问孩子户口和家在哪?文章一时说不清门牌号,就被他们怀疑孩子不是上海户口,要求出示户口簿。马伊琍提到这件事难掩气愤:“真是没听说过打预防针要户口簿的!”而社区医生看过户口簿认出了孩子父亲是演员文章后,态度立刻好转。
六六感言
“人在脱光了的时候你是看不出身份区别的”
人在脱光了的时候你是看不出身份区别的,人的区别只在穿了衣服才能被分辨。我们看到太多这样的宣传:医院都是吸血鬼,大夫都是无良汉。这个社会失去的将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就是信任。公众印象一旦形成,对医生、医院的信任就丧失了,其受害者是患者本人。
医生与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事实上患者对医生的依赖要更多一些。因为我们都没有专业知识,我们需要医生的判断和承担责任。如果我们因为不信任而质疑他们的专业能力,结果就是医生也不会为你的命负责。
我曾经碰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医生,他是医院里处理医患纠纷的院长办公室主任,他本人也是一位医生。他跟我说,60%的医患纠纷,责任都在医院。这句话对我的震撼太大了!有些医生没有责任心,没有同情心,没有怜悯心,把病人当机器,把自己当操作员。有这个态度,他就不配当医生。我的手术也有成功也有失败,没有一个病人控告我,为什么?因为我以心换心。病人进门,你冲他笑一下有什么难的呢?病患都是通情达理的,你工作做到位了,他们大多能够理解。他们要的也就是一个平等对待,争的是一口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