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https://m.kq133.com/F2

康强2012年口腔执业医师辅导之颌面部放线菌

2012-04-06        访问量:26    在线投稿

2012年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颌面部放线菌病

 

    1、感染途径: 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肉芽肿性疾病。发生在人体的主要是Wollf-Israel型放线菌,是人口腔正常菌群中的腐物寄生菌,常在牙石、唾液、牙菌斑、牙龈沟及扁桃体部位发现该菌。放线菌可从死髓牙的根尖孔、牙周袋或第三磨牙的盲袋,慢性牙龈瘘管或口腔黏膜创口以及扁桃体等进入深层组织而发病。

    2.临床表现: 以20~45岁的男性多见。发生于面颈部的放线菌病占全身的60%以上。颔面部放线菌病主要发生于面部软组织,软组织与颌骨同时受累者仅占20%。软组织好发部位以腮腺咬肌区为多,其次是下颁下、颈、舌及颊部;颌骨的放线菌病则以下颌角及下颌支为多见。临床上多在腮腺及下颌角部出现无痛性硬结,表面皮肤呈棕红色,病程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炎症侵及咬肌时,出现张口障碍,咀嚼、吞咽时可诱发疼痛。患区触诊似板状硬,有压痛,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病变继续发展,******区逐渐液化,则皮肤表现变软,形成多处小脓肿,自溃或切开后由浅黄色黏稠脓液溢出。肉眼获取脓液染色检查,可查出硫黄样颗粒。破溃的创口可经久不愈,形成多处瘘孔,脓腔可相互连通而转入慢性期。以后若伴有化脓性感染,还可急性发作,出现急性蜂窝织炎的症状。这种急性炎症与一般颌周炎症不同,即使炎症趋向好转,局部板状硬性肿胀不会完全消退。

    放线菌病不受正常组织分层限制,可直接向深层组织蔓延,当累及颌骨时,可出现局限性骨膜炎和骨髓炎,部分骨质被溶解、破坏或有骨质增生。X线片上可见多发性骨质破坏的稀疏透光区。病变侵入颌骨中心,造成严重骨质破坏时,可在颌骨内形成囊肿样膨胀,称为******性颌骨放线菌病。

    3.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细菌学的检查,组织呈硬板状;多发性脓肿和瘘孔;从脓肿或瘘孔排出的脓液中可获得硫黄样颗粒;涂片可发现革兰阳性、呈放射状的菌丝;急性期可伴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降率加快。活体组织检查可确诊。临床上应与结核病变相鉴别。******性颌骨放线菌病X线片显示的多囊性改变,需排除颌骨成釉细胞瘤及黏液瘤的可能。

    4.治疗:

   (1)药物治疗:①抗生素:******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如与磺胺联合应用,可能提高疗效。红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和克林霉素亦可选用;②碘制剂:一般常用5%~lO%碘化钾口服;③免疫疗法:用放线菌溶素作皮内注射。

   (2)手术疗法:①切开引流及肉芽组织刮除术;②死骨刮除术;③病灶切除术。

2万家牙科招聘,6万名牙医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