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店员经典培训教材:失眠详解

2016-08-17      来源: 中国药店网   访问量:364    在线投稿
【导读】对失眠这一疾病能够做出基本的诊断及合理荐药。

    一位刚刚绝经的53岁的更年期女性,由于临近退休、岗位出现重大变动等原因,近一个月出现了失眠,伴有明显的潮热、汗出、心烦、心慌、血压波动等症状,辗转难眠、易醒多梦、醒后再难入睡,自行服镇静安眠药后出现很多明显的不适,在大夫对其进心理疏导和中药调理之后才逐渐治愈。


    很多失眠的病人,会经常自行服用镇静安眠药,而后出现思睡、疲倦、四肢无力等不适,同时兼见头晕、头痛。对于这种错误的用药习惯,药店药师和店员应该积极劝阻,在劝阻的同时,还要对失眠这一疾病能够做出基本的诊断及合理荐药。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要点

目前国际上有三个标准,即睡眠国际障碍分类(ICSD)、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我国也制定了失眠症的诊断标准CCMD-3。它们的共同点是:

一、主诉有失眠,包括难以入睡、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或醒后不适等。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三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二、社会功能受损及引起苦恼,包括早上或整个白天不够清醒或不能恢复精力充沛,白天感到疲劳或想睡、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由于认知功能受损害,影响白天工作或学习能力、关注失眠及担心失眠的后果并由此产生苦恼,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三、失眠病程持续一个月以上,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四、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精神、神经和躯体障碍等其它器质性病变。

    失眠的诊断要点分为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主观标准包括主诉睡眠生理功能障碍;白日的疲乏等症状系由睡眠障碍干扰所致;仅有睡眠减少而无白日不适(短睡者)不视为失眠。客观标准包括睡眠潜伏期延长(大于30分钟);实际睡眠时间减少(不足6.5小时/夜);觉醒时间增多(超过30分钟)。

    由于失眠是患者的一种‘主观体验’,所以在失眠的发生、发展和疾病描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这样的情景,患者在陈述病情的主观感受时,其描述不够客观真实,因患者内心的感觉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性格类型,长期失眠导致的焦虑、抑郁状态,都在不同程度上加深失眠,这种自觉症状和情绪交互影响是本病的突出特点,也是整体心身调节的关键所在。

    有的患者自述严重失眠,但客观检查睡眠完全正常,这类现象称为‘假性失眠’。因此,对原因不明或久治不愈的失眠顾客,可以推荐其到医院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


鉴别诊断

    首先失眠应与生理性少寐、他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区别。生理性少寐是指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失眠,或老年人少寐早醒等情况。

    其次失眠还需要与醒-眠节律失调症相鉴别,以睡眠时相延迟综合症为多见,另外还有少见的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非24小时醒-眠综合征、不规则醒-眠节律、睡眠过短者等。

    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是这样一种情况:整个睡眠周期较正常延迟,如须在午夜以后才能入睡,次日午后始醒,睡眠结构和进程多基本正常,本病常被误以为入睡困难型失眠,但服用正常剂量的安眠药,无助于其在常人入睡时间入睡,只能增加白日的嗜睡和不适,多见于男性青年。原因有遗传因素、长期夜间工作形成的工作习惯、颅脑外伤、精神疾患、社会心理因素等。


病因和发病机理

西医观点

    从多元化的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来看,失眠的原因繁多,一方面与本身的易感素质包括个性、性别、年龄和遗传素质有关,另一方面与外界的特定条件如生活质量、经济条件、人际关系、睡眠环境、睡眠习惯、精神因素和躯体疾患有关。

    按照神经的生理病理学说可以描述为:由于脑部主管正常睡眠的部位和功能发生异常,导致睡眠的结构和进程出现了紊乱。


中医观点

一、病因

>>>>

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痰热中阻→痰热上扰→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不得安寐

饮酒、浓茶、咖啡是造成不寐的直接原因,长期嗜食肥甘厚味可为不寐的间接原因。


>>>>

情志失调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化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不寐

五志过极→心火炽盛→扰动心神→不寐

喜笑无度,过于激动→心神涣散→不寐

暴受惊恐→心虚胆怯,神魂不安→不寐

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心伤→心血暗耗,神不守舍→不寐

思虑太过→损伤心脾→脾伤→无以化生精微→营血亏虚→心神失养→不寐


>>>>

劳逸失调

劳倦太过→伤脾

过逸少动→脾虚气弱→运化失职→气血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心神失养→不寐


>>>>

病后体虚

久病血虚,年迈血少,产后失血→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不寐

年迈体虚,阴阳亏虚→不寐

素体阴虚,房劳过度→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心肾不交,心火独亢→扰动心神→心神不安→不寐


二、病机

>>>>

基本病机

情志所伤,饮食失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心神不安或心神失养→不寐


>>>>

病位在心,并与肝(胆)、脾(胃)、肾密切相关

病位在心--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则水谷之精微充,气血充足,神得所养;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不足,神失所养,心神不安;暴饮暴食,食积胃脘,胃气不和,也致失眠。

肝胆--肝郁化火,心神被扰,或心虚胆怯,神魂不安,均可致不寐。

肾--肾阴亏虚,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君相火旺,心神不安则不寐。


>>>>

病理性质

实证--火(肝火、心火)、痰(痰热)、食(饮食积滞,胃气不和)。

虚证--血虚→心失所养或暴受惊恐→心虚胆怯→心神不安。

本虚标实--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君相火旺)→虚火扰心。

中医诊断的基本思路

药店从业人员要想做到准确的舌诊和脉诊比较困难,所以只能从详细问诊入手尽量做到辨证准确。


>>>>

尝试分清虚实

分清虚实,是避免错误推荐的关键一步。虽然顾客的疾患以虚实错杂为多,但是对虚实的偏向有一个基本的把握还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实证来势较剧,病程较短,且素体壮实,多属宿食停滞,脾胃不和,痰热内蕴,郁热阻遏等;一般虚证来势缓慢,病程较长,脉弱无力,常反复发作,且素体薄弱,多属阴血不足所致,如心脾两虚、肾阴亏虚等。

>>>>

细问病因

相比辨证的困难,由于老顾客居多,药店寻求病因较为轻车熟路。如心脾两虚型患者,常会有思虑劳倦过度的现象,失眠会因劳累过度而加重或发作,如因恼怒而复发,则心脾两虚而兼郁热,治疗时当先推荐加味逍遥丸,以发火郁,之后再推荐归脾丸等养心血的药物;胃中不和型患者,则常由饮食不节史,失眠遇过食而加重,晚餐过饱尤为明显,治疗不可一味消导,邪去其半后,则当推荐健脾养胃的中成药,因为饮食不节、脾胃必伤。心虚胆怯的患者,常素体薄弱,先天不足,有的会有惊恐之病史。


>>>>

紧抓特征

对于主诉或问诊中出现的******特征性的症状,应注意把握。如表现入睡困难,甚或彻夜难眠,过劳则甚者,或与劳倦过度而复发者,多属心脾两虚;若患者自觉头晕、心慌,睡眠不实,噩梦绵绵,并伴口干多汗,舌红者,多属于阴虚火旺;睡不深熟,稍一响动即易惊醒者,多属心胆气虚;若睡眠恍惚,伴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者,多属饮食停滞。


辨证要点

>>>>

辨虚实

虚证--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体质虚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与肝、脾、肾失调有关。

实证--火盛扰心--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赤。多与心火亢盛,阴虚火旺、肝郁化火所致


>>>>

辨脏腑

急躁易怒而不寐--肝火内扰。

不寐伴脘闷苔腻--胃腑宿食,痰热内盛。

心烦失眠,心悸气短,头晕健忘--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不寐而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脾虚不运,心神失养。

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心胆气虚。(简单的诊断流程见下图)

 

失眠的治疗

西医

失眠的治疗原则为:消除导致失眠的各种原因,进行综合性治疗。

睡眠卫生教育及保健

睡眠卫生教育(涉及睡眠行为的咨询和教育);改变不良的睡眠环境;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仪式行为;睡眠量适度,睡与醒有规律;采用正确的睡眠姿式及衣着;避免饮用干扰睡眠的饮料和食物;睡前避免过度兴奋的活动。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