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截至案发时,销售商丁青青已靠销售假药,在北京、湖北建立了“家族企业”。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但就在社会越来越关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时,一些不法分子却将黑手伸向了糖尿病患者。 2014年5月,宝应一糖尿病患者,在“医师”的电话推销下,买到假药。案发后,宝应警方对这起电话销售假药案立案侦查,后在湖北、北京捣毁了涉案假药的生产、销售窝点,抓获假药生产商、销售商及物流公司老板。截至案发时,销售商丁青青已靠销售假药,在北京、湖北建立了“家族企业”。 近日,丁青青等11人在宝应县法院同堂受审。 第一回 男子求医 难除糖尿病患 医师来电 热情推荐神药 潘平,40岁出头,家住宝应县,刚迈入“中年人”这道槛儿,就被糖尿病缠上。多年来,潘平及家人四处寻医问药,但凡听到降糖效果好的药,总会抱着希望去购买。不过,主动送上门来的也不少-- 2014年5月,潘平接到一陌生手机来电,对方是名女子,自称是中国中医疑难病研究所的林医师。 虽从未去过这个研究所,但一听对方是医师,潘平顿时好感倍增。“林医师”好像对潘平的病情有所了解,自我介绍之后,开门见山,直接问他的血糖情况,在初步了解情况后,向他推荐了一种名为胰康降糖宁胶囊的药,并称该药对糖尿病有特殊疗效,只要潘平留下地址,他们就会免费寄送药品,给他试用。 潘平信以为真,报了自家地址。几天后,药到了。然而,这款药包装粗陋,感觉并非正规厂家所产。因担心是假药,潘平拿着药,去了宝应县药监部门。 不久,鉴定结果出来了--潘平收到的胰康降糖宁胶囊为假药。 就在潘平为躲过假药而庆幸时,又一陌生来电打了过来。这次来电号码是北京的固定电话,和“林医师”一样,对方询问一番病情后,就开始极力推荐胰康降糖宁胶囊。 “我已服用过了,没有效果。”潘平找了个借口,回绝道。 “那是因为您服用的周期太短了。”对方劝潘平,再购买一个疗程试试。 禁不住对方的软磨硬泡,潘平购买了一盒。没想到,收到的药和“林医师”寄来的一样。 因担心其他糖尿病患者上当,潘平到宝应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了案。 经初步调查后,该局认为,此案已涉嫌刑事犯罪,遂依法将该案移送至宝应县公安局。 第二回 跨省侦查 警方果断出击 连窝被端 嫌犯供出下线 2014年9月24日,宝应县公安局对此案立案侦查。根据警方办案经验,销售假药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隐蔽、反侦查能力极强。因此,警方决定“放长线钓大鱼”,并为此特成立专案小组,进行专案经营。 侦查人员从潘平收到假药快递入手进行调查。快递单及购货电话等信息显示,涉案假药的发货源头在北京朝阳区。 于是,办案民警赶赴北京,通过调查快递等相关信息,确认假药是北京某物流公司发给患者的,除了收发货外,该公司还负责帮假药销售者代收货款。 在此期间,警方还了解到,假药销售商是一名张姓男子,此人2015年3月中旬在天门市一家医院做过痔疮手术。为此,办案民警专程赴该院实地调查,明确了张亚的身份。 那么,张亚及这家物流公司的假药从何而来?侦查人员根据相关信息,循线追踪,最终确定,北京某物流公司收到的假药,是通过湖北天门一家快递公司发出的。侦查人员经摸排调查,找到了假药的源头--湖北天门男子林州。 在综合前期侦查中掌握的证据后,这起制售假药案的窝点、流通网络等渐渐明晰:涉案假药的生产窝点、客服电话销售点均位于湖北天门,中转仓库等位于北京。这就意味着,假药生产商并非直接把假药寄送给销售商或患者,而是寄送给北京某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再按照销售商要求,将假药寄送给患者。 2015年5月30日,宝应警方认为时机成熟,果断展开收网行动。当天,侦查人员在湖北、北京等地抓获生产商林州、北京某物流公司老板老梁等5名犯罪嫌疑人,捣毁涉案假药的生产、仓储窝点,现场缴获了大量用于制作假药的成品、半成品、说明书、包装盒、胶囊制板等制假工具、大量销售单据、电话交易记录、患者名册和假药宣传册等。不久,销售商张亚、老胡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 除张亚、老胡外,林州是否还有其他下线销售商?为查清这一问题,侦查人员在林州归案后,立即对他进行审讯。 经审讯,林州交代,他还为柴哥提供货源,对方的收货地址为北京房山一家物流公司。随后,办案民警通过一系列侦查工作,掌握了柴哥及其合伙人丁青青等人的情况。 2015年7月31日,警方在北京通州、湖北天门、仙桃等地同时展开收网行动,抓获丁青青等5名犯罪嫌疑人,同年8月25日,柴哥等6名犯罪嫌疑人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 第三回 “强强”联合 老乡销售假药 难抵诱惑 “专家”重操旧业 那么,这个制售假药团伙是如何勾结作案的?假药又是如何准确“找”到患者家门的?这一切都要从丁青青和柴哥的发财计划说起。 丁青青,1978年出生,湖北天门人。多年前,曾做降糖仪生意,其间,她打了很多广告,经常有患者打电话过来咨询,时间一长,就积累了很多患者的联系信息。降糖仪的销量并不乐观,丁青青也就改了行。 2013年春节期间,丁青青在老家遇到了朋友柴哥。 柴哥比丁青青大8岁,和丁青青住同镇,近几年没有固定工作,在外四处打零工。遇到丁青青时,柴哥刚从河北打工回来。 见面后,两人寒暄起来。闲聊中,柴哥说起,自己节后没地方可去,想和丁青青一起做生意。此时,丁青青也处于待业状态。因此,答应合伙。 在商量做生意的项目时,两人提起,同镇的人有不少在北京靠卖假药赚钱,很是心动。一番商谈后,他们认为,丁青青有患者信息,柴哥有假药的货源,两人“强强联合”,到北京一定能发财。 春节过后,柴哥和丁青青就去了北京,后在房山某镇租房,设立电话销售公司,并招募3个客服人员,开始做假药生意。 在设立销售点期间,柴哥就开始联系进购假药。而他最先想到的合作者就是林州。 林州,1969年出生,不仅和柴哥、丁青青住同镇,还是柴哥的初中同学。 尽管只有初中学历,但在做假药方面,林州算是个“专家”,也为此付出过代价--2008年,林州曾因在北京制售假药,被北京朝阳区法院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刑满释放后,林州回到湖北天门老家。令他没想到的是,出狱后不久,姐夫老胡及其好友张亚就慕名前来,请他制药。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林州决定“重操旧业”。 而柴哥正是得知这个消息,才通过朋友联系林州,请他供货。林州痛快答应。 第四回 一番包装 成了“国际企业” 物流中转 假药流向全国 在湖北天门,林州陆续接到合作“订单”后,把家设为生产点,开始生产假药。生产过程中,林州虽然会按照柴哥等人要求,生产谎称可治疗牛皮癣、癫痫、糖尿病等病的药,但其实,这些药的制作流程和配方都差不多--先在天门市的药店购买西药、在汉口购买打成粉的中药、通过电话购买空胶囊,这些原料全部齐全后,他就在家把西药用粉碎机磨成粉,和中药粉混合,灌入胶囊。最后,柴哥等销售商会把不同的包装盒、说明书、防伪标签等发过来,他们需要什么药,林州就把胶囊包装成什么药。 虽然这些假药都是产自林州老家,但经过这样一番包装后,瞬间“高大上”了,因为包装盒上的生产商大多标注为,“美国麦克实验室”、“德国拜耳生物制药公司”、“国际癫痫病康复中心”等“国际企业”。 再说北京。有了办公地点、员工,又有了假药,丁青青和柴哥的“销售公司”也运转起来。其间,丁青青主要负责患者信息、业务、账务及进购包装盒等工作,柴哥主要负责联系货源、物流等工作。 其中,在业务方面,丁青青等人给员工制定了一套固定的“话术”--谎称自己是中国中医疑难病研究所或中华医学会糖尿病研制中心的主任、医师,询问对方是否有糖尿病、类风湿或者癫痫,如果有,就向对方推销他们从林州处进购的假药,并以免费试吃的名义,诱使患者接受。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电话回访,如果患者称药品无效,就会以“服用周期太短”为由,劝对方购买。 为防止警方循线追踪,找到“老巢”,林州和柴哥等人在合作期间,会寻找信任的物流公司作为中转点,即林州会按照柴哥等销售商的要求,通过快递公司,把包装好的成品药寄送到对方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