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六周年我是药] 我是云南白药膏,我来指导你减肥

2015-05-12   作者:龙云    来源: 药圈   访问量:438    在线投稿
【导读】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纵行于人体的头面、躯干和四肢、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2.jpg



经络经络穴位简介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特殊通道,经络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络是主干,脉络是分支。经络由十二经脉于奇经八脉组成。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组成。奇经八脉包括冲脉、任脉、督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蹻脉、阴蹻脉。而络脉有十五条大络脉与许多小络脉组成。十五条大络脉是有手太阴的络脉、手厥阴的络脉、手少阴的络脉、手太阳的络脉、手阳明的络脉、手少阳的络脉、足阳明的络脉、足少阳的络脉、足太阳的络脉、足太阴的络脉、足厥阴的络脉、足少阴的络脉、任脉的络脉、督脉的络脉以及脾的大络脉组成。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纵行于人体的头面、躯干和四肢、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灵枢.海伦》言:〝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指出经脉在内部属于五脏六腑,在外部联络皮、肉、筋、骨、脉。中医学十分强调十二经脉的重要作用,如《灵枢.经脉》曰:对于维持人体生命的活动,诊治各种疾病,调整机体虚实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意义。奇经八脉纵横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沟通、联络、统率、主导、渗灌和调节气血的作用。络脉则横行于经脉之间,是经脉的纽带,网络密布全身,数不胜数,有渗糯灌注气血的作用。
      经脉和络脉是一脉相承的,经脉是主流,络脉是支流。《灵枢.邪气腑脏病形篇》说:〝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张介宾《类经》云:〝经犹大地之江河,络犹原野之百川〞。这一比喻说明经与络的区别,又说明经络不可分割的关系。经络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体表肢节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经络不是一种简单的体表路线,也不能等同于现代医学的血管与神经,而是与体内多个系统,如神经、循环、内分泌、呼吸、消化、生殖、泌尿等系统密切相关的特殊结构。经络能沟通内外、联系上下、运行气血、输布营养、协同完成脏腑功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经络存在于有生命的机体,没有生命则经络不复存在。总之经络具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生理功效。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者也。〞说明穴位不是孤立在体表的点,而是与内在脏腑、经络、气血有密切关系的特殊部位,是经络气血通行出入于体表的部位。人体有400余个穴位,其中361个穴位位于经络的循行路线上并归属于相应的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称为十四经穴,因此可以说穴位就是经络与体表的联系点,更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治疗的刺激点。穴位可以从内通外,以输注气血,营养周身,同时内脏有病可通过经络途径反应到体表穴位;穴位也可从外通内,以接受来自体表外界的针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等等刺激,发挥经络穴位疏通经络、调理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产生防病治病的功效。
    贴敷疗法简介
     贴敷疗法是指在人体的一定部位(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经络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办法。贴敷的药物有中药复方或者单味中药,贴敷的剂型主要有散剂、泥剂、糊剂、膏剂等,贴敷的穴位主要有病变局部的穴位、与病变相关的远部穴位和阿是穴(压痛点)等。
     中医学认为贴敷疗法的作用途径是穴位与药物的双重作用。药物贴敷于穴位,对局部产生的刺激类似于针灸的刺激,通过穴位将刺激内传经络、脏腑,以调理失衡的阴阳与脏腑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所贴敷的药物有不同的性味与功效,通过穴位的局部皮肤的直接吸收因而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贴敷疗法属于针灸疗法范畴,又增加了药物的治疗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贴敷疗法的作用途径主要是药物对穴位局部的物理刺激作用和药物透皮吸收而发挥的药理作用。药物贴敷于穴位对局部皮肤产生物理刺激作用可经感受器接受并上传中枢神经,经中枢反馈发挥相应神经调节作用,其中亦有体液调节的参与。药物贴敷于穴位皮肤后,药物通过皮肤动脉通道、角质层转运(包括细胞内扩散、细胞间质扩散)和表皮深层、******转运而被皮肤乳头层中的毛细血管网吸收,从而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发挥一系列药理效应。药物穴位贴敷的特点就是药物直接透皮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不经过消化系统的分解破坏作用。如此则药物浓度高,直达病所,起效快,疗效好。研究显示贴敷疗法和传统的针灸疗法一样,通过经络穴位的途径,对机体的免疫起到积极的调整和提高作用,能改善机体反应性,激发和调动机体的抵抗力,增强免疫力,控制和消灭进入人体的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促进病体趋向气血调和、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云南白药膏药理作用
     云南白药是享誉中外的中成药,有云南民间名医取焕章于1902年研制成功。云南白药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去腐生肌之功效,是治疗跌打损伤的名药。云南白药膏是云南白药集团在云南白药秘方的基础上研制的新剂型,它具有稳定性好、给药次数少、患者适应性好等特点,从而使云南白药镇痛消肿,活血化瘀的功效更加突出,贴敷于患处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风湿疼痛等病症。因其疗效确切,使用方便简捷,故产品一问世就收到人们的欢迎。经过现代药理实验证实云南白药膏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1)活血化瘀------抑制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缓解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的大鼠微循环障碍,降低大鼠全血粘度,改善血液的血流状态,加快小鼠耳廓微循环血流速度。有一定的对抗大鼠毛细血管急性血栓形成的作用,不会出现血管内异常凝血。
   (2)抗炎-----------对佐剂、角叉菜胶、异性蛋白、化学致炎剂及棉球肉芽肿等致炎因子造成的动物性炎症模型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3)镇痛-----------对冰醋酸、电刺激等因素造成的动物疼痛模型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科研人员应用放射性32磷研究云南白药膏对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组织血流的影响,表面云南白药膏可提高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加速和改善局部组织血流,活血化瘀,提高新陈代谢活力,从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改善局部微循环。
    云南白药膏外贴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的研究,表明云南白药膏可促进机体巨噬细胞的增殖和激活,从而可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和对炎症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云南白药膏穴位贴敷疗法的特点
    云南白药膏穴位贴敷疗法具有简、便、廉、验、效、无创痛、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势,其特点如下:
    (1)无创伤、无痛苦、适应症广。云南白药膏穴位贴敷疗法属于无创痛穴位疗法,其适应症广,用于临床各科的多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于惧针者,年老,年幼,体弱者尤为适宜,能使更多患者乐于接受。
    (2)安全可靠。云南白药膏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害,无损伤肝肾之弊,即使出现不良反应,亦可及时终止治疗。
    (3 )疗效迅速。云南白药膏中的药物大多有辛香走窜,开窍,通经活络之性,能直接刺激穴位,直中病所;或经皮肤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故奏效迅速,疗效显著。
    (4)方法简便,费用低廉。云南白药膏穴位贴敷疗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需要高深的医学知识,患者一学就会,能自行应用,可减少频繁就诊带来的麻烦,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医疗成本。
     云南白药膏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1.皮肤破伤处不宜使用。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着慎用。
     3.每次贴敷于皮肤的时间一般为12小时,贴敷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较长时间与水接触。
     4.小儿,老人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7.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9.孕妇禁用。
     10.注意云南白药膏应放置于阴凉处密封保存。
     11.用药期间忌食辛辣,香燥,海鲜,河鲜等易致敏的食物。
     若用药期间,因个体差异出现红肿,水泡等过敏现象,请立即停药,待症状消除后方可继续使用,并可适当减少贴敷时间。若停药后,症状未得到缓解,请及时就医或咨询医师。
     单纯性肥胖的穴位贴敷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排除了继发于神经,内分泌和代谢障碍性疾病所产生的肥胖(如垂体性肥胖,柯兴氏征等),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一种疾患(我国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90%)。肥胖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者居多,近年来青少年的发病率也有增加的趋势,女性发病者显著多于男性。肥胖症容易并发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
由于神经,精神,遗传,饮食等因素致摄入的能量过多或者能量消耗过少,多余的能量除以肝糖原,肝糖原的形式储存外,几乎完全转化为脂肪,天长日久则发展为肥胖症。
    1.jpg

图一:下脘: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旁开2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1.jpg

图二

1.jpg
图三: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颗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1.jpg
图四:上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大横:在腹中部,脐中旁开4寸。
阴交: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1.jpg
图五: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1.jpg
图六:曲池:屈肘成直角,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1.jpg 

图七:内庭:足背第23趾间,趾璞缘后方赤白肉迹处。
1.jpg
图八: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骱突下,旁开1.5寸。
1.jpg
图九: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窦鼻穴(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1.jpg
图十: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骱突下,旁开1.5寸。

1.jpg 

图十一:太溪:在足内侧,内髁后方,当内髁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临床表现
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轻者一般无症状,重者可出现头晕头昏,神倦乏力,胸闷气短,动则汗出,腰膝酸软,腹胀便秘,不耐炎热等。
治疗
1. 穴 位
(1) 基本穴位 
a 下脘,天枢,关元,丰隆
取穴定位图
见图一,图二,图三
b 上脘,大横,阴交,阴陵穴
取穴定位图
见图四,图五
(2) 配穴
a如属胃肠积热,多食善饥者,加曲池,内廷。
取穴定位图
见图六,图七
b 如属脾胃虚弱,神倦乏力者,加脾俞,足三里。
取穴定位图
见图八,图九
c 如属肾气不足,腰膝酸软者,加肾俞,太溪。
取穴定位图
见图十,图十一
2. 帖敷法
每次贴敷一组穴位,两组穴位交替使用,一般每次贴敷12小时,10次为1个疗程,应贴敷3--5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1周。
临床体会
本病的发生与脾,胃,肾三内脏功能失调有关,脾胃虚弱,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职,水湿停滞;脾胃积热则多食善饥,饮食摄入过多化成浊脂;肾气不足则气不化水,凝津成痰,痰湿浊脂停滞于体内而形成肥胖。用云南白药膏贴敷上述穴位,通过膏药的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从而激发了丰隆,天枢,阴陵泉等穴位利湿消脂之功;激发了脾俞,肾俞健脾益肾之功;激发了曲池,内廷清胃泻热之功,通过膏药药物与穴位的双重作用而达到降脂减肥的作用。同时养成均衡饮食的良好习惯,并配合适当的运动锻炼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