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揭秘:六经是如何形成的?

2016-11-18      来源: 经方学堂   访问量:332    在线投稿
【导读】古往今来,不少人致力于“三阴三阳”理论的研究,但仍不能领略其真谛。六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且看正文!


小编导读 

中医里常提及六经辨证,关于六经的概念,很多人其实是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六经本身并不是经络,或是脏腑的代名词。早在《伤寒论》中,其实就已经有相关的概述了。古往今来,不少人致力于“三阴三阳”理论的研究,但仍不能领略其真谛。六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且看正文!


《伤寒论》中六经的含义颇为广泛,并非单纯的经络、脏腑等所能包容,它是由不同阶段发展起来的一个综合概念。古今研讨六经实质,说法包括大同小异有近100种,然各持一端,未能统一。三阴三阳理论的形成,源远流长,若自《内经》或自仲景为始,进行断代研究,断然不能领略其真谛。其实仲景之六经的形成,经过了一个名、形、用、象结合的过程,略述于下。



三阴三阳“名”的形成



仲景将其前医经系统和方药系统完整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理、法、方、药的理论体系,这是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因此,除医书而外,先秦诸子的理论也是他理论体系的基础,其书中亦不乏《易》、《老》、河洛之学的思想。阴阳理论的产生,滥觞于《易经》,广布于诸子,如《易·系辞上》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列子·天瑞》中说天地之道,非阴则阳。《荀子·天论》中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火召,四时代御,阴阳大化等,都涉及了阴阳这个矛盾对立的哲学概念。

早期的太少阴阳说,虽然能够较为具体地分析时间和空间,较为清楚地说明事物对立面间的转化过程,对立双方的矛盾运动,其各方面都存在着偏盛偏衰的情况,事物的相互转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大多是从渐变始,至突变终的。

故尔阴阳的少、老之间,有一中间过程,从少到老,经历着初生、壮盛、衰老的过程,如此才能赅尽事物的变更现象。《周易》八卦之中,是老阴生阳,老阳生阴,坤卦下的一阳生震,二阳生兑,三阳即乾,由阴至阳,形成少、壮、老三阳;而乾卦下一阴生巽,二阴生艮,三阴即是坤,由阳至阴,形成少、壮、老三阴,体现了阴阳之间在时、空、量上的转化过程。八卦相荡,六十四卦由是而生,赅尽了事物变化模式,而每卦六爻,一分为二,初、三、五为阳,二、四、六为阴,三阴三阳,显示了事物运动的少、壮、老的变化规律。而文王八卦中的三男三女说,采用了一分为二、三分为六的方法,暗寓《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含三为一的思想。这里,太少阴阳的理论,已发展成为三阴三阳理论的雏形,而且包含了位(上、中、下)、时(初、中、末)、量(少、壮、老)的概念,这就是三阴三阳理论的初期阶段,它是作为人类认识事物的哲学概念而被应用的,是人类认识论的结晶,也就是三阴三阳的的形成,是医家三阴三阳理论的嚆矢。



三阴三阳“形”的引入



《内经》的成书,是中医学由神权医向哲学医的过渡。《内经》和《难经》的作者,将三阴三阳理论移植到医学中来,保存了原有的自然界认识论思想。将《易经》中宏观宇宙、重共性、多思辨的认识论思想继承过来,并赋予相对微观的人体形质,使三阴三阳理论在《易经》哲理的的基础上,注入的内容,将一个崭新的形、名结合的三阴三阳理论作为说理工具,运用到医学中来。《内经》对于《易经》中的知常察变、司外揣内、见微知著、推此及彼、究果求因、静意视动的认识论方法有所发挥和完善,将其运用于疾病的认识中。如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愿闻阴阳之三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多少是量的概念,把阴阳分而为三,加强了《易经》中三阴三阳少、壮、老的量的概念。而在《难经·七难》中,将三阴三阳与时、日结合,提出三阴三阳旺时说,不仅反映了阴阳量的概念,而且又包含了三阴三阳与时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医家对三阴三阳认识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素问·六节藏象论》《素问·太阴阳明论》等篇幅中,将三阳三阳理论与脏腑、经络结合,又赋予了三阴三阳以脏腑、经络、脉象等的概念。《素问·热论》中外感热病的三阴三阳理论,以感邪发病时日,与脏腑经络、三阴三阳结合起来,既运用了原有的位、时、量的认识论概念,又与人体的脏腑形质结合,且指出热病的转变顺序,隐含病势恒动的思想,是三阴三阳理论”“结合的典范。在这一联合体中,虽然也提出了三阴三阳气化的概念,但仅是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升华到人体功能的认识上来。所以这个阶段,是三阴三阳理论的”——认识论思想,和”——脏腑、经络相结合的阶段,亦即医家移植哲学概念进入自然科学领域的阶段,它是中医学由神权医向哲学医转化的划时代的标志。



三阴三阳“用”的概括



仲景汇集东汉以前诸子及医家的三阴三阳学说,继承了其中形、名结合的理论体系,并结合自己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和临床经验,使三阴三阳理论更加完善起来。仲景之三阴三阳学说,除具有形、名结合的概念之说,又赋予其,即功能的概念,这个功能即是气化。它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六经六气的标本从化;一是脏腑、经络物质基础之间的转化。

前者反映了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统一整体观念,是以三阴三阳理论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来认识人体六经系统,有着辩证法思想和唯物论观点,是对原始的三阴三阳理论中哲学思想的发展和应用。三阴三阳和六气两者标本之间,在疾病中,仍然是一个渐变至突变的过程,六气和阴阳各有着初生、壮盛、衰弱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正常与否,是六经生理和病理的疆界,标本从化的气化失常,产生了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六经病。后者则反映了人体内部的整体观念、五脏六腑功能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以及气、血、津、液之间在脏腑作用下的相互转化,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既然赋予三阴三阳以脏腑、经络等形质的概念,则其功能活动亦必隐含其中,仲景在其《伤寒论》中就揭示了这一点。如三阳重在气津之间的转化,太阳病津不化气而成寒热、蓄水,治则发汗、利水;阳明病气不化津而成燥热,故治疗多生津泻热。可见仲景不言气化而不离气化,将功能的概念隐于三阴三阳之中。气化是脏腑、经络的气化,脏腑经络是处于时空之中的物质基础,故可以认为这个阶段的三阴三阳理论是名、形、用(即六气标本从化和脏腑气化的功能活动)相互结合的系统的六经理论。



三阴三阳“象”的赋予



《伤寒论》作者依据其临床实践的经验,将外感热病的发展过程,按照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分为六大类证候集,将病理与个经相关的证候归类到各经中,利用分经辨证及其诊断方法,以鉴别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热病过程中种种轻重不同的情况,来运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涩,以及针灸等种种不同的治法进行治疗。三阴三阳代表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即把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传变、转归等分为六个大类,将病证的概念赋予六经,至此六经具备了名、形、用、象的综合概念,这就是六经的实质。

把伤寒发病过程中出现的错综复杂的脉证归纳起来,借六经之名,可分为六大证候群,或者说是六个阶段。证候的发生是自然的,而证候群的建立是人为的。自然发生的证候是千变万化,不能整齐划一的,仅仅是重点选择了较为一般性的症状而已。因此六经每一个证候群,从空间上说,不包括每一个阶段的全部证候,而且常有这一经中的某证候见于另一经中,另一经中的某些证候见于这一经中,也可能两三经的证候同时并见,一经证候未消失而继见另一经的证候。从时间上说,某一经的证候群并不是按照疾病的进程而划分阶段的,也不表示疾病的发生和经过是循着六经的次序而演进的。

综上所述,六经理论从《易经》到《内经》《难经》的发展过程中,就已具备了量、位、时、势等认识论的概念。并且又包含了脏腑、经络等形质概念。仲景引用三阴三阳理论,又将功能活动的概念赋予了三阴三阳,并把疾病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也用六经统一起来,从而使三阴三阳成为一个形、名、用、象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综合概念。

因此探讨仲景三阴三阳六经理论的实质,就必须从形、名、用、象等四个方面去认识,才能得出一个完整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六经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六经既含有脏腑、经络的形质的概念,又含有气化等功能活动的概念,还含有病证证候概念,同时又含有位、量、时、势等认识论的概念,是一个形、名、用、象结合的多面体。以此来认识六经,则诸种有关六经实质的假说,都涵载其中,因为在近100种的六经实质假说中,无非是认识论、物质基础、功能活动、病证分类四大类,都各从一个或两个侧面去说明其实质,因而不免具有局限性。



请移步  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药店行业新闻


本文为转载,我们不对其内容和观点负责。

我是康强药师网微信执行总编,欢迎加我个人微信号交流  81291749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经方学堂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    2296400280@qq.com

小编电话    05923764681

免费在康强药师网微信发文章

====== 猜你喜欢阅读 ======

01医药行业政策

02药店人:经营-管理  [汇总]


03药店人:联合用药、荐药  [汇总]

04药店人:药学、药理 常识 [汇总]

 

05行业曝光 [汇总]

06健康养生,自己学会管理健康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