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
   
 手机版网址 sp.kq133.com/F1

好奇:憋住不放的屁,究竟会到哪里去?

2016-10-11      来源: 小薇健康(ID:wdz4006677400)   访问量:415    在线投稿
【导读】憋回去的屁,到底是“原路返回”,还是慢慢就漏掉呢?



正与人高谈阔论、侃侃而谈

突然一阵屁意来袭

这就尴尬了:放还是不放?

我选择——夹紧、憋回去!

憋回去的屁,到底是“原路返回”,还是慢慢就漏掉呢?

真相——不止一个。

↓↓↓



为什么人会放屁呢



因为体内有气需要排出。



1
气体的来源



身体内的气体主要有两个来源:吃饭、说话时不自觉吞入的空气;食物在消化道分解、发酵产生的气体。



2
气体的排出



有三种渠道:



①是往上,通过打嗝;

②也是往上,气体会被血液吸收,经由肺的代谢呼出;

是随着肠道的蠕动向下,通过括约肌(菊花)排出,也就是放屁。




憋回去的屁去了哪里



这要分两种情况来说明:



1
暂时性憋屁——原路返回



如果因为场合不便等原因暂时地把屁给憋住了,那么,这些气体会返回到大肠内,等下一次的“释放”。


Ps:有些小伙伴觉得漏出去了,其实还是因为没憋住。



2
长期憋屁——被身体吸收



但若是一直憋着屁(比如一天都憋着不放),大量的气体堆积在大肠内,往下通不了,我们的身体就会找另外一条路:屁中的部分成分会透过肠道粘膜重新被血液吸收。



憋回去的屁能打嗝打出来吗



不太可能。



打嗝打出的实际上是胃内聚集的大量气体,憋回去的屁得穿过1.5米的大肠、5米的小肠逆行而上才能到达胃,经由打嗝排出。



但是气体一旦进入了肠道,就很难再往回走。因为肠道是永不停歇地向下运作,将消化的食物推向肛门。气体是难以抗拒这种力量而回到胃部的。


可是,憋住不放的“屁”还是有可能从嘴里出来的。


还记得上文说的,长时间憋屁,会让屁被血液吸收吗?被血液重新吸收的气体,会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通过肺的代谢,从嘴或鼻呼出来。不过,因为经过了这一过程,气体的成分发生了改变,也没有臭味,不再是屁了。



经常憋屁等于慢性中毒吗



说中毒,这也就太严重了,不过确实经常憋屁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1
引发肠道紊乱



大量的气体堆积在肠道内,不利于肠胃的收缩功能,让人会有腹胀、消化不良的不适感。



2
导致精神不振



屁中含有的臭气如氨气、硫化氢等被血液吸收后,如果超过了代偿极限,可能引起血液酸碱度的波动会让人感觉精神萎靡、头晕眼花、胸闷等。


所以,有句老话说了:有屁不发,憋出内伤,该放就放,可以原谅。


既然憋屁对健康不利,那么多放屁会有好处吗?

↓↓↓



多放屁是好事儿吗



凡事都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有不良影响,放屁也一样。多放屁,需警惕是疾病因素。



通常人一天会放6~15个屁,排出约500~1500ml的气体。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主要是同人吃的食物有关,如果多吃了易产气的食物如土豆、洋葱等就会多放屁。



在排除了饮食的因素外,若是发现接连几天,放的屁明显多过了日常,还有腹痛、腹涨的不适,很有可能是疾病的原因——激躁性大肠症候群。这时,就得看医生了。


Ps:另外,屁放得少,也有问题。若是伴随腹部胀气的症状,就要考虑肛门直肠是否有毛病,如肿瘤、便秘、痔疮等。


附赠关于屁的小常识 ↓↓↓



①组成屁的气体中,99%都是无味的,仅有1%为带有恶臭味的物质。

②屁臭不臭跟响不响基本无关,同排出的姿势有关。

③爱吃鱼肉的人,更容易放臭屁。

④大多数的屁是在我们无意识(睡梦中)被排出的。

⑤吃东西快的人,放的屁比普通人多。



请移步  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药店行业新闻


本文为转载,我们不对其内容和观点负责。

我是康强药师网微信执行总编,欢迎加我个人微信号交流  81291749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小薇健康(ID:wdz4006677400)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    2296400280@qq.com

小编电话    05923764681

免费在康强药师网微信发文章

====== 猜你喜欢阅读 ======

01医药行业政策

02药店人:经营-管理  [汇总]


03药店人:联合用药、荐药  [汇总]

04药店人:药学、药理 常识 [汇总]

 

05行业曝光 [汇总]

06健康养生,自己学会管理健康



2万家药店招聘,6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 www.kq36.com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暂无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最新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药师网无关。康强药师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图片

本周 本月 

热门资讯

本周 本月